- 滨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处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该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坐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杏1株,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一为“菜根味舍”。 范公祠历经沦桑,历900余年而不衰,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滨州兴国寺
兴国禅寺,在千佛山山腰,南是峭壁,北面泉城。这寺是千佛山主体建筑,面积二十九亩,青瓦红柱,花窗棂扉,殿宇亭廊结构错落,院内植有银杏、红枫、翠柏、椿树。明朝刘敕曾作《咏兴国寺》诗,对它做过全面地描绘:"数里城南寺,松深曲径幽,片湖明落日,孤障插清流。云绕山僧室,苔浸石佛头,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 寺门朝西,两侧石刻楹联是"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字是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书写。上额原刻"兴国禅寺"四字,现改为"千佛山"三字。门内左右两侧,原是钟鼓二楼,穿过圆形洞门就是寺院。寺分东西两院,东西长南北窄,中间有三间过堂相通。 进寺门北侧,原有厅房三楹(现已改造)匾额上写着:"旷如"二字。厅东接走廊,廊北是饰有异形窗的墙,在这里可凭窗远眺,向东又是北厅三间。东侧山墙上镶嵌着赵朴初题的"齐鲁青来"四个石刻大字,西山墙上是佛经禅语,中间北墙壁上有董必武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碑刻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烟九点》七绝碑刻。与此相对,南侧是坐北朝南的大雄宝殿,由于年久失修,现坍塌还没有修复。再南是悬崖,上刻佛像多尊,被称为千佛崖,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再东是"洞天福地"石坊横跨在石阶上,拾级而上便进入对华亭。穿过过堂便是东院,院内南殿是观音堂,对面是三间殿堂,在里面也可凭窗眺望,东侧又是三间过堂,即为东门。 明成化七年石志载,殿堂内原塑有释迦佛一尊、地藏王菩萨一尊、十八罗汉、四大天王。从清嘉庆至咸丰又分别增添了观音堂、佛爷殿、千手佛,后毁于"文革"中。 这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因在石崖上凿佛像多尊,所以叫千佛寺,由于年年迁祓,故也称"迁祓寺"。隋唐中国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寺院在全国也迅速建起,唐贞观年间"千佛寺"也随着扩大,于是便改为"兴国禅寺",后遭兵火破坏,殿堂毁尽,一片荒墟。明成化四年八月三日,德王府内官苏贤,因游览到千佛山,看到当时的情景不胜慨叹,欲成善果留名千古,于是捐资建佛殿,盖僧房,塑金身,在成化七年全部完工,现有建筑大多数就是这个时候遗留 下来的,解放后一九五七、一九七二、一九七九年分别加以修建。
- 滨州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学校简介 滨州医学院前身是青岛医学院,1970年10月,青岛医学院整体搬迁至山东省原惠民地区北镇办学;1974年11月,建立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1981年9月,建立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北镇医学院随驻地更名改为滨州医学院。 学校现有滨州、烟台两个校区,占地1950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866万元,图书馆藏书97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余种。学校编辑出版《中国医院统计》杂志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均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拥有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30所,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各类实践教学基地50余所。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建筑面积万11万平方米,资产总值4.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开放床位800张,年门诊量45万人次,是鲁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校本部专任教师551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14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25人;另在学校7所三级以上附属医院聘任副高职称以上兼职教师857名。
- 滨州颐园
滨州市颐园位于黄河四路中段,占地30余亩。颐园1991年5月开始动工兴建,1992年10月建成开放。颐园南门为仿古建筑,迎面是鲜花簇拥的花坛,西侧是草坪,西北角是儿童乐园,东北角是被紫藤长廊围绕的老年活动区。 颐园布局精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颇具江南园林之情调。
- 雕窝峪
雕窝峪风景区位于邹平县城西南公里处,深邃宽阔的山谷长达1.5公里,谷内林木种类繁多,春夏满目嫩黄翠绿,秋冬遍山霜红玉白,景色可人。系隋末(公元 611年)王薄农民起义遗址。山谷奇险,风景奇特,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军事险要。 属自然风景。
- 丁公遗址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陶器中有小陶罐,为泥质灰陶,鼓腹,颈部有一弦纹,口径5.2厘米,腹径8厘米。还有陶瓮残片,为泥质灰陶。细绳纹并附加堆纹。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 丁公遗址是重要的史前遗址,对研究古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被列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 海丰塔
海丰塔,史称唐塔,原名大觉寺塔,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记为“尉迟敬德监建”,距今已1300多年。塔为八角密檐式砖石结构,青砖到顶,飞檐挑角,角系铜铃,塔身13级,第一级南北各一门,其上每一级一南门,顶有相轮,全塔高约36米。 海丰塔是无棣灿烂文化的象征,为冀鲁三胜之一。
-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经林业部批准,于1992年9月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境内,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县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白云山系,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公园内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1、古迹遗址、革命圣地,如鹤伴山、仙石桥、御甲石屋、五龙泉等,并有许多传说依附于鹤伴山美丽的风景之中,更增添了鹤伴山的神奇色彩。 人造与自然相结合。
- 麻大湖
坐落在滨州市博兴县城以南,全湖东西最长处七公里,南北最宽处3.5公里,总面积三十平方公里。湖泊呈东西方向,宛如长带,湖盆浅平,海拔5.8-6.2 米,常年平均水深1.2米。湖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度。麻大湖鱼类资源丰富,水生植物繁多,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麻大湖风景优美,素以“清、迷、朴、实”四大特点见长,其旅游点主要有两大群体:一是湖区西部的湖心公园,二是湖区东部的陆上公园。 麻大湖是鲁北平原的一大淡水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