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宿
八宿县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东南部,地处怒江上游,县城所在地白马镇海拔326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6°23′-97°28′,北纬29°40′-31°01′。东邻左贡、察雅县,南与察隅县接壤,西靠洛隆、波密县,北连昌都、类乌齐县。全县幅员面积12564.28平方公里,县境南北长210公里,东西宽80公里,辖4镇10乡,全县总人口37158人。
- 波罗古泽
波罗古泽位于江达县波罗乡境内,金沙江支流扎曲河两岸,距县城约50公里。这里青山绿水,森林面积大,林木品种多,尤其是用于刻经板的桦木是这里特有的树种。 波罗一带能独立刻经板的熟练艺人有一百多人,现藏于四川德格印经院的经板主要是这里刻工的杰作。该地刻经历史之长,刻工人员之多,刻工技艺之高,是西藏其它地方少有的,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
- 波罗吉荣大峡谷
峡谷位于江达县同普乡与波罗乡交界处,离县城约25公里。 从县城流来的多曲河向东奔腾而流入金沙江。两岸雄峰夹峙,悬崖千丈,最高处约100米,最窄处才2.30米,峡谷长约5公里。行驶在谷中,仰望天空,云天一线,奇峰耸峙,形态各异,令人赞叹不绝。在峡谷的多曲河中间,有传之为格萨尔下棋用的四方形巨骰子,珠姆的“天桥”,石刻佛像等景观。 在峡谷半山腰处有一个一般很难攀上去的山洞,当地群众称此洞是格萨尔降妖之洞。传说在很久以前,吉荣峡谷有一个坑害过平民百姓的女妖,格萨尔为民除害,伸张了正义,故在洞口处有一个无头女性形状的石头。人们说,那就是格萨尔处死的女妖。在此处下去有色江寺、波罗寺等古刹。 木刻之乡波罗古泽也位于峡谷的下游。
- 布托湖
布托湖是两个不同面积的高山湖泊的通称,位于丁青县城北约25公里处,不通汽车。 布托湖是澜沧江支流色曲河的两个平行排列的高山湖泊,海拔4560米至4600米,两湖相隔约5公里。布托措青湖面积约9平方公里,布托措穷湖位于措青湖的东面,面积约6平方公里。布托两个大小湖泊的水来源于附近雪峰林立的冰川,湖四周的地势为高谷盆地,地势开阔,牧草丰盛,是丁青一带最为难得的夏季牧场。两湖的渔业资源也很丰富。每当夏季,宽阔的草场水草丰美,野花艳艳。牧民的帐蓬斑斑点点散落在草原上,肥壮的牦牛和雪白的绵羊如繁星般点缀其间,高原牧场风光十足。
- 查杰玛大殿
生钦朗扎山 伊日温泉 乃旦寺 德庆颇章神山 八宿嘎学岩画 多拉神山 丁青孜珠寺 波罗吉荣大峡谷 噶玛寺 卡若遗址 强巴林寺 查杰玛大殿 仁措湖 然乌湖 布托湖 长毛岭养鹿场 卡玛多塔林 波罗古泽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 果布白宗山 朱葛山 谷布神山 同卡寺 昌都扎堆 三色湖 多拉日追 朗巴郎增 吉斯寺 红拉山自然保护区 尼果自然保护区原始链接:http://www.yoyv.com/guide/s/%B2%FD%B6%BC_%B2%E9%BD%DC%C2%EA%B4%F3%B5%EE/
- 察雅仁达摩崖造像
仁达摩崖造像位于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当地群众依据造像而称之为仁达大日如来殿。造像利用丹玛山峭壁岩石依山雕凿而成。分为主供佛大日如来佛,陪衬佛八大随弟子和两个女飞天神,附加佛护贝龙王,以及殿堂上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刻像等。造像下面有吐蕃时期凿刻的藏文铭刻和数十个汉字。在造像右边刻有藏文的《普贤行愿品》经文。 察雅仁达丹玛摩造像及石刻,是康区一带唯一能确定为吐蕃时代的造像铭文,它对于研究吐蕃时期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书法雕刻艺术均有重要意义。
- 昌都多吉扎寺
在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16世纪末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僧人扎西道杰兴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与敏珠林寺齐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军队侵扰西藏期间,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颇罗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权期间(1728—1747)又加以重修。
- 昌都旅游风景区
昌都地理位置: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南北长约445公里,东西宽约527公里,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10个镇(区)。159个乡。总人口57万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21个兄弟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 气候: 昌都气候多样,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昌都地区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400—600毫米,无霜期80—127天。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属于立体性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气候的突出特征。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政策: 中央和西藏自治区为帮助昌都发展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引进外资方面,除国家禁止和需要国家、自治区综合平衡的项目外,外商投资项目一律由昌都地区行政公署自行审批,不受规模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税收方面,所有地方税种的开征,减免均由由西藏自治区自定。公路: 全地区以川藏(南、北)青昌、滇昌为骨架的公路网已形成,境内国道317线、318线和省道302线横跨东西,国道214线纵贯南北,通车里程4582公里其中国道1521公里,省道507公里,县道 121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 3700余辆,年货物运量达26万吨。可起降波音大型客机的邦达机场,辟有昌都至成都的航线,每周两个航班,年客运量 13500人,贷运量 125吨。 通信: 全地区有邮电局(所)14处,邮路单程2383公里,已建成13座卫星通信地面站,卫星长途电路242条;市话交换实现了程控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376门,已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拨、移动电话、电视电话等业务。能源: 全地区现有水电站10座,总装机量21875千瓦,昌都电厂技改增加装机容量98年内完成。近两年安排的一批能源建设项目正处于紧张实施阶段,将陆续建成投产,大大增强了全地区的能源基础。 工业: 全地区有食品、民族纺织、电力、采矿、建材、森工、印刷、藏药等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部分产品打入国内市场。民族手工业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卡垫、氆氇、地毯、腰刀、民族服装、民族家俱、玉器、金银首饰等,有着独特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格,品种畅销国内外。 农业: 全地区耕地面积73.68万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等以及较我品种的蔬菜。由于日照时间长,温差大、生长期长等特殊原因,本区的农作物和蔬菜产量高、质量好,绝大部分为高山雪水灌溉,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理想的开发地 矿产资源: 昌都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铁、铬、钼、铀、锡、铅、砷、煤、水晶石、冰川石、宝玉石、大理石、石灰石等70多种,矿产地96处,有大型矿床23处,中型矿产24处。位于江达县的玉龙铜矿储量达650万吨,不但储量大,品位高且伴生有相当数量的金、银、钼、铁、硫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集中,易于露天开采,是我国的特大型铜矿之一。 旅游: 旅游业前景广阔,昌都地处西藏自治区的东部,是西藏东部的重镇,地处我国独特的横断山脉,走向纵贯南北,自东向西。北高南低,山峰林立,地形复杂,扎曲、昂曲两条大河流经昌都镇汇合为澜沧江,向南流去,昌都即意为两河汇合处。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虔诚的宗教信仰、纯朴的风情民俗,闻名的昌都寺和几十座大小寺庙,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其特殊的魅力,令人神往,吸引着日益增多的旅游者、科学工作者和登山探险者。
- 昌都盐井盐田
盐井属芒康县,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海拨3000米左右,紧依澜沧江,乡所在两侧都是4000多米的高山。 江两岸卤水丰富,呈自然泉涌状而出。人们在各泉眼处垒石固水,形成一处井盐,然后背取卤水至江边低平处,同样地围成田,让日光蒸晒,水尽后便是粗盐,再将粗盐背回各家平坦的屋项进一步晾晒打理就可等候盐商的收购了。 盐井晒盐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从格萨尔王时期就有晒盐历史。格萨尔王与纳西为争夺盐井盐田还有过一场战争。据历史考证,从唐朝以前就有盐井晒盐的历史。要从世界盐业史上查找,也没有盐井式的晒盐方式,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游览盐井盐田,你会看到独特而又原始的生产工具,勤劳、朴素的盐民和纯朴的民俗。
- 昌都扎堆
据不完全统计,在昌都县农牧民中,金银匠79人,铁匠351人,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扎堆和嘎学的匠人。 “扎堆”意为扎曲河上游,具体指金通和翁达岗一带。扎堆匠人之中的扎青仓和扎穷仓驰名昌都、德格、川甘及拉萨一带。 翁达岗最著名的工匠是朱巴仓,他家大小12口人,其中5人从事绘画、铜铁匠、泥塑等民族手工艺。他们打制和绘画的工艺品深受广大藏族的欢迎,经常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