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v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为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弘扬和继承革命传统,党中央、山西省委决定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司令部曾长期驻扎过的山西省武乡县城西凤凰山下,建造一座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
潞城县西部边缘的文王山脚、 浊漳河畔, 有一个被山西省委、 省政府名命为“文明村”、“明星村”,民政部誉为“北方地区社会福利模范村”的秀丽山村---北村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就座落在村中广场的西北侧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挺进太行,于1938年1O月25日全1939年7月8日,同中共中央北方局在这里驻扎了256天,然后转移到武乡砖壁。总部旧址是一座占地1100平方米的四合院。七间北房是总部作战室,现在陈列着当年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左权副总长及北方局书记杨尚昆等在北村时的230幅珍贵照片、56件实物和50余万字的资料。西房是朱总司令的住处, 他在这里曾写下了《太行春感》、《八路军抗战两周年来的经验教训 》等光辉诗篇。 东房北间是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夫人浦安修的住处,彭总在这里发表了《坚持河北抗战与巩固团结》、《对敌作战的战术问题》等文章。这里也是他同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谈判的地方。东房南间是左权副总参谋长的住处,他在这里发表了《伏击战术》、《袭击战术》、《坚持华北抗战两年中之八路军》等文章并于1939年4月16日经朱总司令介绍, 与刘芝兰同志在这里举行了婚礼。现在, 朱总和彭总的住房中央分别陈列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他们塑造的大型玻璃钢金色塑像。旧址大门上悬挂着杨尚昆同志于1990年3月8日亲笔题写的“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匾额。出旧址,沿村中柏油马路东行,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耸立村东街心。 纪念塔的碑文记载着当年我军在“反磨擦”、“反扫荡”、“反围攻”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将士英名,村东郊土丘上有一棵云冠浓郁的苍松。 奇怪的是这棵松树的十几根粗大根须都裸露在地上。 北村人把它叫“露根松”。当年朱总、彭总就经常在露根松下同乡亲们促膝谈心、散步小憩。如今,已达小康的北村人又在文王山上筹建旅游景区。他们决心继承先烈遗志,把北村建成现代化的农村。
- 八路军总部太行旧址
在武乡县东部砖壁村,距县城约45公里。砖壁村地处太行绝顶,山势雄伟,奇峰竞峭。登高远望,榆社、襄垣、沁县和武乡县城历历在目。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至1942年),八路军总司令部曾三次在此驻扎。砖壁村,前临沟壑,有一条便道,可缘崖盘旋而上沿河迤逦而下。进约l0公里,就是交通要地蟠龙镇,素有“砖壁天险”之称。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在村东北一组由玉皇庙、佛爷庙、娘娘庙、李家祠堂组合的建筑群中,坐北向南,占地一万平方米,具有中国寺庙的传统特色,排列有序,组合自然,建筑别具风格。1939年6月,八路中总部转迁至此后将庙宇略加整修后使用,成为华北各解放区的指挥中心。文物部门在这里布置了七个展厅,在长达120多米的展线里,有300条幅历史照片,几百件珍贵革命文物,其中有作战方案、兵器、军用地图等。中院,有彭总亲手植的“将军榆”。左权副总参谋长住在奶奶庙正殿,他的小女左太北就是在这里过的满月。殿中一张简陋的木床上,整齐地放置着一套整齐的真丝织锦棉被,棉被上放着朱总赠给左副总参谋长结婚时的—条草绿色军毯,床上方挂着一张左副总参谋长的全家照。在奶奶庙外朱老总窗后,有一个朱总曾帮助村中百姓碾米的“连心碾”,村北绿树丛中有一个“八路池”山崖下有一口“抗日井”,村南沟有一条“军民坝”,这些都是朱老总当年利用战争间隙,带领总部指战员为百姓修建的。
-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城东四十公里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北方局书记杨尚昆、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陆定一,总供给部长杨立三,以及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领导和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因此,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彭总副司令率领八路军总司令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敌后,来到太行山区。一九三八年春,总部曾转战于武乡马牧、义门、寨上等地)四月十六日长乐村一战,粉碎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以后,总部又经沁县、屯留、潞城和武乡砖璧,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一日移驻王家峪。同时,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进驻下合村,北方局驻前王家峪。当时,总部设在落风坪下二所普通的农家院落里。朱德总司令住东屋,彭德怀副总司令住西屋,左权副总参谋长住南屋。刘伯氟邓小平、陈庸等八路军领导人回总部开会时,住在隔壁东院的东房和南房里。从此,这里便成为华北备抗日根据地的心脏。 总部在王家峪期间,正处于日伪顽向我根据地疯狂进犯的严重时刻,其进攻矛头直指我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腹地。值此"抗战紧急,内战又起,国人皆忧"的危急关头,朱彭总副司令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统一战线申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 "有理、有利、有节"的斗 争。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四O年一月,总部电台曾先后发出《朱彭总副司令通电全国反对枪口对内,进攻边区》、 《朱德同志就山西"十二月政变产发表谈话》等电讯,晓以民族大义,电请国民党申央杜绝磨擦,巩固团结,坚持抗日,并制止了阎锡山进攻山西新军事态的扩大。一九四0年二月,朱彭总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杨尚昆、陆定一等领导同志,在总部和国民党九十七军军长、“磨擦专家”朱怀冰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谈判斗争,力陈我党团结抗战的主张,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闹分裂、搞磨擦,图谋从敌后军民手中《收复失地。,破坏抗日的言行。接着,总部于三月一日在枣林村边的河滩上,召开了"晋东南各界群众反对汪精卫判国投敌大会Y,朱彭总副司令等在大会上发表演说,向华北同胞陈述我八路军团结抗战的一贯主张。但是,蒋介石反共急先锋朱怀冰仍然执迷不悟,又于三月间联合日军进犯太行。面对顽固派的挑衅,臂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同志奉命率部南下,支援太行和冀南的反顽 斗争。在朱彭总副司令统一领导下,我八路军集中了十三个团的优势兵力,由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首长亲自指挥,于三月五日至八日,在磁 (县),武 (安)、涉 (县)、林 (县)地区,一举歼灭朱怀冰三个师,打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其高潮,这一时期,朱彭总副司令在王家峪指挥了大小反 顽战斗一百三十五次,进一步巩固了我太行山这块重要的抗日阵地。 与此同时,为了发展国际统一战线,争取国际上对我抗日战争的文持和援助,朱彭总副司令在王家峪总部,先后接待了许多前来华北敌后支援申国抗战的各国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朱总司令在王家峪接见了毛主席从延安派来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柯棵华、爱德华、巴苏华等国际友人,并给他们介绍了中国抗战的形势、敌后各战场的情况和八路军游击战的主要经验,并安排他们随一二九师广个团到时线进行战地医护工作。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逝世后,朱彭总副司令从王家峪总部电台电慰自求恩家属,并通令全军举行悲壮哀悼。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总部在玉家峪主持召开了各单垃追悼自求恩大夫大会,柯棵华大夫等国际友人也参加了追悼会。这样,大大鼓舞了兰时随总部在华北敌后参加申国抗战的《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和"《日本人民觉醒联盟太行支部"等国际反法西斯团体的抗战热忱。因此,朱总司令《五五"寿辰的时候,许多援华团体和国内外翔各人士纷纷向王家峪总部发来贺电、贺信和祝辞 高度赞扬功高德重的朱德将军和他指挥的名震中外的八路军。朱总司令为了答谢大家的祝贺,表彰华北前线广大军民的辉煌战绩,当即茬王家峪写了《赠友人》一诗:“北华收复赖群堆,猛上如云倡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当年,王家峪总部的电波和各个战场息息相通。这里的每一道命令都指挥着华北原野上千军万马的行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七日,总部指挥我涝察冀部队进行了沫源战斗,一举歼灭了日寇号称"精旅"的第二混成旅团,其总指挥阿部中将也随其部下葬身于黄土岭山丘。抗战以来,击毙日军中将还是首次。这破天"的创例一时轰动全国。敌人切哀鸣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一九四0年五月五日至七日,总郎汪王莱峪指挥我八路军开展了自晋路北段大破击,血战两昼使,占领日军重要兵站南关镇,破铬二百余酿)歼敌一干以上;搬运铁轨千余条,解放路工两千余人,使日 寇刚刚建成的白,铁路变成了"死蛇"。一九四0年六月,当国际法西斯气焰嚣张,妥协抉降的空气笼罩国民党统治区,日寇阴谋迸改西安、陀明、重庆,准备与希特勒相呼应的时候,彭副总司令,丸权副总参谋长,罗瑞卿、陆定了主任和刘伯承、邢小平等八路军领导人在王家峪总部部署了《百团大战",所免制订出作战方案。六月二十六日;除部分留守人员外,彭副总刮令初"权副总参谋长又率领总部机关返迁砖璧,在那里只体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彻底打破了日军的“圈笼政策”。 朱彭总副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是八路军的主要领导人,但他们处处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出现,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当时,总部首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和农民一起下棋,谈心,参加村里的支部会相群众集会。农忙季带还带领总部机关人员帮助老乡春种、夏锄、秋收,利用一切机会向群众宝传抗日救国道理,朱总司令常常鼓励群众说:"只要军民团结,坚持持久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一九四0年春播关头,旱象十分严重,朱彭总副司令便组织总部机关和警卫连战士帮助老乡担水点种,保证了王家峪一千多宙农作物苗全苗旺。日军“扫荡”时,战士们就帮助老乡空室清野,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当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并克扣八路军的军饷和弹药,对八路军实行经济驾帧时,朱总司令奋笔疚书,在王"峪写下了《寄语蜀中父老》这首家壮诗篇:“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朱总司令这首诗,商度赞扬了我八路军在华北前线艰难转战,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充分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八路军将上的无耻诽谤。为卞扛破日伪顽的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的备种困难,朱总司令和左权同志"领敌后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朱彭总副司令在八路军总部机关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的战士应该做到拿起枪是子弟兵,放下枪是老百姓?”。他和总部其它首长带领总部机关和一二九师部队,在作战之余开荒种地,生产自救。朱总司令还在总部门前带头种植了广块小菜园,解决不他称警卫战士的吃菜问题。一九四0年清明节,朱彭总副司令为建设根据地,带领总部机关和抗大全体师生,开展了大规懊的镇树造林运动,仅在蟠龙和王家峪一带。就植树两万余株。当时,朱总司令还亲自在王家峪的寨湾栽下一棵白杨树。出于总部首长带窃抗日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重重困难,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了晋冀鲁豫、臂察冀、晋西北、山东等几大块抗日根据地,甫至黄河和陇海路,北至大青山,西临萤河与陕甘守边区榴望,东至渤海之演,把广人的华北敌后,变成了强大的抗日战咯基地。八躇军越战越强,到一九四0年巳壮大到四十万人,收复县城一百五十座,解放敌后人民四于万,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北齐石刻造像
北齐石刻造像位于武乡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北良候村,石刻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立体造像。 石像高3.9米,腰围2米,手长40厘米,背北面南,立于50厘米高的石雕莲花座上。石像刻线明显,披巾搭胸,细腰束带。雕线棱角分明,刀法洗炼,在个体石像中甚为罕见,为我国古代石雕珍品。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处监漳乡的长乐村,是抗战时期我八路军主力粉碎日寇对太行山根据地实行“九路围攻”的主要战场。1938年春天日军调集重兵30OOO余人,由博爱、邯郸、邢台、石家庄、阳泉、榆次、太谷、沁县、长治等地分九路对我晋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我八路军主力,摧毁我初创的太行抗日根据地。4月16日,日军北犯榆社扑空后,毁弃武乡,向襄垣窜去,我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和徐向前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日军压缩在马家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为纪念这一辉煌胜利,当地政府在长乐村建起了雄伟的长乐村战斗纪念碑。 每逢节假日,人们常常到这里瞻仰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 长治白云洞
位于黎城县南委泉乡白玉港村的白玉崖底,坐西向东,背负千仞绝壁,两边青山环围,是一处神奇的天然岩洞。主洞长 120米,最宽处40米,最高处 7米。洞内钟乳石玲珑剔透,若游龙,若猛虎,若玉莲,若珊瑚。洞内有洞,洞洞相通。在若明若暗的灯光映照下,宛若神话般世界。
- 长治法兴寺
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葺。寺院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和后殿。
- 长治法云寺
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为明代风格,制作工精。檐下仅施柱头斗拱。殿内梁架露明,砍削规整,形制手法全属宋金风格。后殿略大于前殿,通长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补卷草,梁架露明,但多为圆材构成,沿袭金作法,装修和殿顶脊饰明代已改制。
- 长治观音堂
位于长治西北郊5公里处的梁家庄。它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观音堂座北朝南。古柏挺拔,殿堂玲珑。明万历十年(1582年)创建,至今完好。进门并不见庙堂,只看到一座小土丘,芳草凄凄,野花争放。西面有一小拱桥,两池漏水,过小桥人中门,青砖铺地,一片空阔,仍不见庙堂。往东不见天王殿。 颇有峰回路转、空灵幽深之感。天王殿是观音堂的前殿。说是殿,其实早就前后辟门用作过道了。两侧设钟鼓楼,拾阶而上,登楼远眺,四野尽收眼底。出天王殿,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左右对峙,悬山顶式屋顶布局严谨。后殿便是观音殿。殿门正上悬一块雕花大匾,是明万历十—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观音堂”三个馏金大字。观音殿内自然是敬奉观音菩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