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东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位于川鄂交界的与西陵峡深处,境内三山(巴山、巫山、武陵山)盘踞,两江(长江、清江)分割,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巴东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朝宋景平元年设县,名归乡县,隋开皇十八年更名巴东,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这块土地孕育和锻炼出了一大批各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在巴东建功立业,彪烦千秋。北宋名相寇准,初入仕途时曾任巴东知县,他居官清廉,体察民情,鼓励农耕,政绩卓著,现有秋风亭、白云亭、劝农亭仍在展示着寇公当年业绩。。 巴东系老苏区,是巴(巴东)、归(秭归)、兴(兴山)革命根据地中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九次转战巴东。全县有50000多人参加红军、赤卫队和革命活动,有6500多人奉献出宝贵的生命。 巴东是少数民族地区。辖12个乡镇,492个村,393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219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43%。土家人具有勤劳、纯朴、刚毅、直率的性格,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土家族独特风格、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巴东县是三峡移民重点县。按库区175米水位,淹没总面积41.1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25%,需移民32090人(静态),其中:农业人口9278人,非农业人口22812人,淹房屋总面积1186700平方米。涉及到6个城镇、36家工矿企业以及公路、码头、输变线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巴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 巴东神农溪旅游区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在以险见长的棉竹峡中,难以攀登的峭壁上溶洞遍布,巨大的石钟乳凌空倒悬,河床窄而落差大,4公里航道就有大小险滩30多处。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却是有惊无险。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有一处“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是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 大水井
大水井地主庄园位于利川市西北47公里的柏杨坝乡,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大建筑组成,为清代建筑,宗祠的建筑与成都文殊院为同一风格。祠堂依山建有类似城墙的的石围墙,外围长390米,墙宽28米,全部用麻条石砌成。庄园有大小楼房百余间,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共24个天井。整个建筑错落有致,画栋雕梁,工艺精巧,并设有“小姐楼”、“绣花楼”,整个庄园富丽堂皇。现已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水井建筑群
位于利川市区西北47公里的柏杨坝区,由“李氏宗祠”和“李氏庄园”两大建筑组成,分别建于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宗祠的建筑模式模仿成都文殊院,祠堂依山建有石墙堞垛,上有炮眼;庄园距祠堂150米,有大小房间一百多间,二十多个天井,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工艺精巧。
- 丹水
清江支流丹水,因其水浅,清澄得可见河床铺满的乱石,两岸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现成为游人漂流的绝佳去处。丹水最宽处有十几米,最窄处仅四五米,大雨过后,河水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是漂流的好时侯,但较危险。2-3人乘坐一充气皮筏从上游顺流而下,在水面阔、水流缓处,可一边荡浆一边仰望两岸幽静的景色,或低头搜寻水底的小鱼小蟹;而水面窄处,水流因乱石的阻碍变得浪花飞溅,驾着皮筏,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大石头,有时皮筏因水流太急而不可控制,那种紧张刺激的感受,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难体会到的。与小三峡、神农溪漂流显著不同的是,小三峡乘机动船,机器的噪声,很难让人静心去欣赏其山其水的瑰丽,神农溪是由纤夫拉纤,将“豌豆角”型木船拉至上游,然后由船工撑船漂流而下,游人只能仰望山的幽奇,水的清亮,却不能亲自感受驾舟乘风破浪的惊险刺激。
- 恩施关陵
关陵在当阳市玉阳镇西北三公里处,是蜀汉名将关羽之陵墓。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后在临沮被杀,其首级被孙权献于曹操,曹操识破其“嫁祸于人”之计,遂刻沉香木为身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其正身,孙权以王侯礼葬于当阳,此为陵墓之始,仅是土冢一座。 自隋朝以来,屡有皇帝为关羽加封,关公便成为尽人皆知的武圣人,其陵园也渐成规模。到了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形成陵建筑群,始名“关陵”。在封建社会,平民的墓称“坟”,王侯的墓称“冢”,皇帝的墓称“陵”,圣人的墓称“林”。关羽的墓称为“关陵”,是因他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多次修缮后的关陵,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均为红墙黄瓦,碑亭内存有明、清两代名人碑刻,以明代文豪袁宏道、袁中道的石刻最为引人注目。
- 恩施土司城
土司城墙有万里长城之雄浑,南方长城之神秘,意为土家依险而据,守险自立。城墙脚下的九进堂,布置着土司衙府的一应用品及各类居室的土家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古朴陈设,是土家族社会文化、物质文化的缩影。恩施土司城是土家文化的展示区,土家苗寨风情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风格独特、景观壮丽、以休闲和修学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土家族、苗族、侗族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中华土家第一城”。恩施土司城依山而建,占地300多亩,距恩施市中心仅500米,分为广场商务区、民族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和宾馆接待区等四个功能区。主要景观有门楼、风雨桥、廪君祠、土家民居、土司王府(九进堂)、城墙、烽火台、钟楼、鼓楼、六角亭、百花园、白虎雕像、卧龙索桥等。
- 利川
利川古隶巴国,秦汉为南郡蛮地,境内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还有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