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福建
    安民巷
    • 安民巷
    • 安民巷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福州地方志〗记述:“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地位较高人士。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安民巷53号是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
    • 安平桥
    • 俗称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海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 年)始建,十三年后建成。 它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墩361座,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头有白塔,高22 米,五层六角空心砖塔,外涂抹白灰。高塔长桥,相映成趣。


    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
    • 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
    • 安溪凤山风景旅游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又名凤阳关,总面积180公顷,有凤山八景。


    安贞堡
    • 安贞堡
    • 又名“池贯城”,位于距城75公里处的槐南乡洋头村,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历时十四年完工。安贞堡整体是围廊式土楼以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堡内分上下二层,前后三进,建有正堂、下堂18处,大小房间360 余间,备有12个厨房和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住。安贞堡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夯土建筑之一,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卦楼
    • 八卦楼
    • 八卦楼位于漳州大桥北端桥头处。漳州市古胜古迹之一的八卦楼遗址。八卦建于西元1572年(明隆庆六年),是把漳州古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阁,题名"威镇阁"。因八面开窗,取象八卦,雄伟壮观,故又名"八卦楼"。当时楼上有副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是对漳州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的真实写照。当时文人墨客常到此聚首吟咏,老百姓也常到此游览。 西元1737年(清干隆二年)重建八卦楼,先砌石为基(与城墙齐高),然后在基石上重建八角形三层楼阁,高出城墙6丈有余(约20多米)。西元1918年(民国七年),粤军陈炯驻漳时,拆城墙修马路,八卦楼得到保存。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楼被武斗枪击倒塌,至建设漳州大桥时,夷为平地。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楼,重建后的八卦楼建设面积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和夹层,建筑立面总高度48.8米。


    白礁慈济祖宫
    • 白礁慈济祖宫
    • 位于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为三进皇宫式殿宇,依山递筑,两侧配殿,就尘而列。前殿为五门二层富楼,正门上悬慈济祖宫横匾,正中大门一对紫铜色石狮,双狮戏球的石刻浮雕,献台前置威猛雄骏的国母狮,系明朝朱棣文皇后为感神恩所踢。天井中的龙泉井,水质甘淳,久旱不涸,前殿门廊六根蟠龙石柱,是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时台湾同胞献置。正殿门廊四根朝天蟠龙石柱系宋代建宫遗留下来之建筑物。白礁慈济祖宫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伟。在垂檐复宇、翼角翠飞之间名人题词和历史故事、山水禽兽花木为题材的石刻、木雕、壁画、剪粘等艺术作品星罗棋布,均属上乘佳作,形成一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艺术宝库,被誉为 闽南故宫。 是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的见证


    白鹿洞
    • 白鹿洞
    • 景区介绍:白鹿洞位于虎溪岩背后。明朝始建寺,清乾隆年间重修,增建三宝殿、朝天洞、六合洞等。相传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曾来过此地,后人为纪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特色景观: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等洞景。三宝殿后有宛在洞,洞中伏着一双泥塑白鹿,口向石罅。夏季炎热时,罅中常有烟雾涌出,缕缕可见,故称“白鹿含烟”,为厦门小八景之一。


    白岩公园
    • 白岩公园
    • 位于大田县城西的白岩山上,1983年建,占地500多亩,是本省县城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游乐设施。 公园大门雄伟壮观,一进门,迎面就是宽24米的台阶342级,直达白岩山顶。山上有观岩门。园内建有长廊、四方亭、龙凤亭、天桥、白云塔等,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白岩山
    • 白岩山
    • 在闽清县城西南的三溪乡山墩村,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山以岩景著称,据说方园10余里内有岩景105处,故又称百景岩。最高峰为玳瑁顶,海拔 1237米。主要旅游景点有白岩寺、悬鱼洞、龙洞、“南蛇出洞”、“鲤鱼上天”、“童子拜观音”、“田螺晒日”、“美女妆镜”、“春笋破土”、骆驼岩、飞来桥、伽蓝床、捣药臼等。 寺前崖峭谷深,形势险要。寺后有仙君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


    柏柱洋
    • 柏柱洋
    • 位于福安市溪柄镇东南方,距市区40公里,是通往霞浦、太姥山的必经之路。四周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中间一马平川,良田万顷。境内有一奇石,形如白柱,因“白”字为民间忌字,故改为柏柱洋。柏柱洋共有10个村落和众多的寺庙,是当年闽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闽东苏维埃政府、闽东特委曾设立在此,至今保留着“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央闽东特委”、“闽东妇联会”、“共青团闽东特委”等旧址。 郑虎臣宗祠在洋头村,这里风景秀丽,前有双髻奇峰,后有飞山丹凤,金鱼锦鲤居其左,风羿狮峰居其右。郑虎臣,福安柏柱洋人,南宋会嵇尉,于漳州木棉庵诛杀奸臣宰相贾以道,而名传千古,是福安三贤人之一。祠堂正门楼上四个大字“精忠报国”,正殿中央供有清康熙皇帝圣旨,祠堂柱上挂有文天祥等名人的题联。 柏柱洋古寺庙主要有宝林寺、景福寺、桥头寺、自然寺、狮峰寺、栖云寺。狮峰寺是福安八大寺之一,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虽经沧桑,仍保持唐代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拱斗式叠建,二十四根方形大石柱挺立殿中,回廊曲径,飞檐画栋,工艺精湛。相传明朝正德皇帝到此游览时题有对联,并赐 “狮峰广化禅林”匾额。


  • 景点TOP5
    • 南山寺
      • 南山寺
      • 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国务院于1983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142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月朗风清榕
      • 月朗风清榕
      • 月朗风清榕在于山大士殿西。沿着炼丹井旁的台阶上行,首先来到九仙洞上方的一处宽阔的平台,平台靠西的悬崖边可以看到一棵围径3.1米、高13米、冠幅达20米的大榕树,树的主干往南倾斜,伸展至两米高处分为五杈,东西北向各一叉,南向两杈,分杈处似一小平台,树下有一块鲤鱼石,石上挺拔遒劲地题着四个行书大字“月朗风清”。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 从建瓯市向西31公里处,有一片长绿阔叶林,她像一块翡翠嵌在闽北林区茫茫林海之中,她就是被中外专家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东南奇秀”、“绿色宝库”的神奇万木林。万木林原为元末(1354)乡绅杨达卿逢灾年募民“植杉一株”、“偿粟一斗”营造的人工林,并于明初元末(1399)封禁保护,迄今600年。经长期的自然演替成为现今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万木林是我国最早(1957)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世界护林和环保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的官员、教授誉为“先人留下的宝贵的自然遗产”。万木林现已成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教学与森林生态旅游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宝地。 景色特点 万木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封禁保护,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走进遮天避日的林中,人们仿佛进入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绿色宫殿,林内万木峥嵘,古木参天,巨藤缠绕,由乔木灌木厚木及层间藤木植物构成了多层次的群落垂直结构。林中地面上常铺满了地衣和苔藓,倒木腐株随处可见,呈现出一派芜杂幽深的原始森林景观。茂盛的森林,丰富的植被,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地与庇护所。区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2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的11种,一般保护207种,已知区内有鸟类141种,其中不少鸟类以羽毛艳丽悦目、鸣声婉转动听为人们所欣赏。 风俗习惯

      黄巷
      • 黄巷
      • 晋永嘉年间(307—312)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唐代黄璞返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灭炬而过”。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梁章钜58岁时,引疾归田,住的就是黄璞的旧居,他在宅内建的小楼,取名黄楼, 旁辟假山池馆,颇有江南园林风韵。

      苏颂故居
      • 苏颂故居
      • 苏颂故居位于厦门同安区大同镇城区西北隅葫芦山南麓。是苏颂高祖左屯卫将军苏光诲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944—946)的府第 ,子孙世居。宋天禧四年(1020)苏颂诞生于此,10岁随父入都,其子苏携于宋靖康年间(1126—1127)归居于此。南宋至元期间府第改建成苏氏祠堂,其后多有废兴。清末重建。解放后作为小学校舍。1988年同安政府重修苏氏祠堂,并于后进原址重建苏颂祠堂。现存芦山堂系清代重建,以花岗岩和红砖砌墙,红瓦布屋顶,赋有闽南地方特色。堂为硬山顶,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约990平方米。前为苏氏大宗祠堂,有前厅和正厅两部分,祠堂后隔一天井是于原基址重建的苏颂祠堂,内有现代所立之苏颂塑像。两侧为卷棚顶护厝。芦山堂是苏氏芦山派入闽发源地,因此衍居海内外的后裔纷纷到此寻根谒祖,该堂已成为联络海外乡情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