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山台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先后历元、明、清二朝,屡有修建,现台上建筑湮废无存,只剩下台基土墩,高约30米,兀立在今人民公园西北隅(儿童公园内)。 此台与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其后历代文人对此台题诗作文,篇什甚多。明苏士润《重建爱山台记》中写道:“薄暮四眺,则道场一峰峭拔峰岩,山顶有浮图,高可数百丈,耸然而峙,烟村云树,郁郁芊芊,竞献奇于台前……”,此描素概括了爱山台的景观特色。
- 安城遗址
在安吉县安城镇。唐开元十六年(738),县令孔志道将县治从天目乡(后改考丰县,现为孝丰镇),迁到至磬山东南,后又迁到今安城镇地。当时无城郭。元末,元帅费愚,总管张俊德于丙申年(1356)奉命来戊,始筑土城;次年重砌以后,延伸长度6里,商2丈余。城门有四:东名迎春,南曰朝阳,西称宝成,北号拱辰。明洪武五六年间(1372-1373),知县张十良创建四城谯楼。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州林壁重修,并修建谯楼更铺。后明清各代多次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除迎春门固修筑公路被拆除外,其余三城门均存,为卷顶。朝阳门因年久失修,及卷顶矮窄,县府已于1987年重修,卷顶也已加高。其城墙在历史上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而且发挥了防洪作用。安城紧靠西茹苕,历史上常发生洪灾。城门外侧砌有石质闸槽,槽高1.66米,宽9厘米。洪水汹涌而至时,上闸板可挡住洪水。今闸槽、护城河尚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白茶谷九龙峡景区
白茶谷九龙峡景区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风景名胜区,以有世上独一无二的千年白茶而得名,距亚洲每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仅2公里。距杭州70公里、上海220公里、湖州64公里。当您步入白茶谷九龙峡时,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便展现在您的面前,苍山碧树,陡壁悬崖、秀水逶迤、峰回路转,旷世的静谧,恍若进入佩境。在这里,九条大瀑布恣意奔泻,相传是龙的九子在此游戏玩耍。在此祥瑞之地,他们神姿风沿,各显神趣,有的像娴静的少女,斯斯文文流积成蓝莹莹的深潭;有的似天上银河、白练倒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的仿佛从天际腾空而泄、不可一世、惹得一峡秀水百瀑千姿、尽显风流。葱郁茂盛的原始林,险崖突兀、虬树偃侧、灵木仙草、世尘不染、原汁原味的生态风貌,令人心肺顿洗、宠辱皆忘。
- 百间楼
江南至今罕见之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位于镇东百间楼河西南岸,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得其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整修,既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顺河道蜿蜓逶迤,有石桥相连。白墙、青瓦、沿廊、水埠、花墙、卷门,河水流淌,呈现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民国20年(1931)整编门牌时,改称百间楼屋。
- 碧浪湖
在湖州城南1公里,属东苕溪。以在观山前,又名岘山漾,一名玉湖,与陈英士陵墓相对。为城南重要景点之一。碧浪湖湖面较阔,湖中有屿,称浮玉山,湖水满时山顶常露若浮玉,故名。(1522一1566)年间曾在浮引山广建有玉塔(又名芙蓉塔、万魁塔),塔高7层,砖身,每层上刻有魁星。1971年围湖造田时被毁。
- 碧坞龙潭
在莫干山最北面。这里古木参天,泉水淙淙,屋宇村舍,依山面溪。涧水从山峡穿石下注,水石清丽。循石径上行,可达龙潭。两侧峭壁,瀑布由石壁顶部飞泻而下,直落潭中,瀑布高近20米。潭深不可测,潭水澄碧,右上方有一巨石,平坦光洁,人称“仙台”,又称“棋盘石”。
- 常山三衢山农家乐
常山县三衢山农家乐 特色活动项目:游三衢山,观三衢石林,钓鱼、干农家活。 农家特色菜:土鸡、土鸭、各种山中野菜。 农家土特产: 交通路线:常山县城乘汽车10KM即到三衢山。 通讯地址衢州市常山县宋畈乡路里坑村 邮编324212 联系人姓名刘小坑 电话0570-5455668 移动电话13567075966
- 长生塔
在湖州南浔南栅适园内。塔系南浔富商张钧衡为母祈福延寿所建,故名长生塔,又称石塔、经塔。清宣统二年(1910)建,民国8年(1919)竣工。塔为6面7级,通高11.5米。塔的须弥座束腰和塔壁上嵌有碑石48方,每方高29.3厘米,长58厘米。塔顶有近代国画大师吴昌硕书“长生宝塔”额。下刻敦煌石窟柳公权书《金刚经》拓本等。1989年3月,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长生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