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江西> 景德镇
    雕塑瓷厂明青园
    • 雕塑瓷厂明青园
    • 相比于景德镇市内千篇一律的瓷器来说,这里周六周日的集市十分值得一逛,景德镇雕塑瓷厂中每周六上午(8:00开)有乐天创意集市,周日有明清园集市,商品主要是一些学生自己制作的陶瓷项链,手镯,手链,耳环,发饰,勺子,杯子,碗,串了陶瓷珠子的皮带,还看到了陶瓷的IPHONE壳和音响等,不过造型和所绘图案都很有新意,而且纯手工制作。价格至少便宜三分之一,而且款式也很新颖。周末早上开始,大多数是大学生创业的,商品价格根据作品的质量从几十块钱到上千不等。这里也很有艺术气息,很多工作室在这里,现在还开设了很多的小咖啡店,里面还顺便卖点小饰品、衣服之类的,当然集市上售卖的最多的还是陶瓷。


    浮梁古县衙
    • 浮梁古县衙
    • 浮梁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距今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浮梁古县衙,红塔景点组成。浮梁古县衙,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级衙暑,有“江南第一衙”之称,现保留有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布局多路,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整个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建筑艺术实为“奇妙”,同时也显示出封建衙门特有的那种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仗、官轿、夹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牌匾。“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也可过把古代知县瘾。巍峨耸立的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


    高岭山
    • 高岭山
    • 高岭山作为陶瓷原材料的产地,“高岭”已成为陶瓷原材料的代名词。在元代,高岭土加瓷石这样一种二元配方的制瓷工艺的产生,为此后景德镇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高岭山 虽然已不再出产高岭土,但是,由于她在陶瓷史中的地位和大量的古遗迹,高岭至今遗存的明万历、清雍正所置的石刻,记述了当年开采高岭土的繁荣盛况。明、清矿坑遗址和尾砂堆的遗存明显可见,每年来高岭山观光的游客仍然为数不少。另外,高岭山的自然风光在景德镇也堪称一绝。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 瓷都”景德镇,早已誉满世界。而地处赣东北边陲景德镇市,号称“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县的瑶里古镇,更是别有一番韵味。那里碧绿的群山、清澈的小溪、闲适的古村、淳朴的民风,无不显示出这方山水的灵秀古韵和透露出作为一座被时空尘封的家园独有的魅力。 有人说,瑶里的美,是一种生态美。是人与自然生息与共、浑然一体的自然美,难以用一种单一的美学概念来十分准确地描述她。但是,如同所有的美最集中体现在她几近完美的人居环境上。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人白居易在著名的诗篇《琵琶行》中的那思妇的弦子,飘到那里?飘到了瑶里!“李白乘舟将欲行……”,一山之隔的桃花潭,汪伦踏歌的声音依然嘹亮,那歌声指向那里?指向瑶里!“瓦岗英雄程国公”那神秘的盛唐开国元勋,他的后代流散去那里?还是流落在了瑶里…… 瑶里,更是瓷都景德镇的主要发祥地,有着几千年的点火烧窑史。用瑶里高岭土烧制出来的陶瓷,曾改写了一部制陶史;东埠古镇一座古老的码头,却记录下了一段繁华的往事,成了人人仰止的殿堂。然而,当年,正是因为过渡地采矿伐木、烧窑制陶,导致地陷山塌、水土流失,给瑶里人带来几近毁灭的灾难。为此,经历了“风雨”之后的瑶里人,倍惜“彩虹”。他们明白了人与森林的鱼水关系,对山林树木的爱护胜过自己的生命。 传说早在700多年前,为了保护好森林,他们就立下了“伐树杀头”的禁约。乃至今日,还是全境封山、全镇禁鱼,他们一直恪守不弃。


    古代瓷器街
    • 古代瓷器街
    • 古代的瓷器街位于市区麻石下弄,是明末清初景德镇名闻遐尔最为热闹繁华的一条街。 现在著名的瓷器街,其一是位于市中心的莲社南路瓷器街:其一是位于瓷都大道上的三河瓷器街。每条街都有国营、集体、个体瓷器商店数百家,各种珍贵名瓷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古市街古瓷客遗址
    • 古市街古瓷客遗址
    • 这是五代至元初的古瓷窑遗址,在柳家湾以西1公里的南市街,遗物分四片堆积,第一片在村后600米处的狮子山黄土岭西北斜面,第二片在南市小学以东至水库间,第三片在第二片以南200米处的山涧,第四片在南市街村底,总面积数万平方米。遗物上溯五代下至元初,产品器形精巧,釉水晶莹,多有精美的刻划花或印花影青瓷雕,生动,别致,装烧形式有支钉迭烧,匣钵仰烧和支圈夏烧等多种。


    古陶瓷博览区
    • 古陶瓷博览区
    • 景德镇古陶瓷博览区,坐落在西市区蟠龙岗,占地面积 83公顷。博览区是易地集中保护古代工业,民俗建筑的成功范例,以实物形式生动地再现了十五, 十六世纪瓷都景德镇的历史风貌。 博览区共分古窑瓷厂,明清民间建筑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三部分。 古窑瓷厂为古陶瓷制作区,生动地再现了景德镇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全过程。这里有6 间古胚房,为珍贵的中国古代工业建筑实例。每组胚坊似封闭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栋四栋向院内敞开的建筑组成。呸房内,工人们以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操作,妙手神工让游人惊叹不已。厂内还有一座古朴高大的名式镇窑。此窑以松柴为燃料。窑长18米,成直躺的鹅蛋形,前大后小,尾部砌筑高约21米的薄壁烟烟囱。这是古代建筑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弯曲外型立筑架梁的结果,可谓匠心独具,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陶瓷历史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景德镇历代古瓷精品等历史文物。明清建筑由一系列祠堂,闾们,民居,街道和店铺构成,布局合理,风格独特,或古朴粗纩,或幽雅宜人。


    湖田古窑遗址
    • 湖田古窑遗址
    • 湖田窑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启遍地.七百年的制瓷历史给湖田留下了大量的古窑、古作坊遗迹,如“葫芦窑 ”、“马蹄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这些古迹使湖田成为我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不断出土的古迹也成了国内外陶瓷考古爱好者的乐园。 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泥头古瓷窑遗址
    • 黄泥头古瓷窑遗址
    • 景德镇五代至北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古窑址,在市东黄泥头小学后山,该址遗物丰富集中,保存完好,堆积范围约5000平方米,分东西两堆,高十数米。西推以五代遗物为主,产品有灰胎青釉器和白胎白釉器两种,碗盏以钉重合选烧,壶为瓜梭式。东堆以北宋遗物为主,主要为影青瓮,取一器一匣的仰烧法。


    景德镇红塔
    • 景德镇红塔
    • 红塔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旧城内西面的一个小土堆上,六角七层,每面有二朵铺作,角上有转角铺出,除第二层同第一层的门窗较高无平座外,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三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因墙厚度大,故塔内形成一条长巷。据《浮梁县志》载:“西塔寺在西隅,唐太和六年增度创,塔高十三丈,宋建隆三年县民黎文表倡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因外墙为红色,故名红塔。


  • 景点TOP5
    • 湖田古窑遗址
      • 湖田古窑遗址
      • 湖田窑是我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启遍地.七百年的制瓷历史给湖田留下了大量的古窑、古作坊遗迹,如“葫芦窑 ”、“马蹄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这些古迹使湖田成为我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不断出土的古迹也成了国内外陶瓷考古爱好者的乐园。 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岭山
      • 高岭山
      • 高岭山作为陶瓷原材料的产地,“高岭”已成为陶瓷原材料的代名词。在元代,高岭土加瓷石这样一种二元配方的制瓷工艺的产生,为此后景德镇制瓷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高岭山 虽然已不再出产高岭土,但是,由于她在陶瓷史中的地位和大量的古遗迹,高岭至今遗存的明万历、清雍正所置的石刻,记述了当年开采高岭土的繁荣盛况。明、清矿坑遗址和尾砂堆的遗存明显可见,每年来高岭山观光的游客仍然为数不少。另外,高岭山的自然风光在景德镇也堪称一绝。

      瑶里风景区
      • 瑶里风景区
      • 瑶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所辖的一个镇,现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3000人,均为汉族,距景德镇市区5...

      民窑博物馆
      • 民窑博物馆
      •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设于全国著名的湖田窑古瓷遗址文物保护区内。在四十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历史的丰富文化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这七百年间陶瓷工艺史上重大变革和集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之大成的全过程。民窑博物馆不仅收藏陈列了湖田窑各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各类典型标准器物和历史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及考古标本等,还保护了宋、元、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二十余处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制瓷的现场情景,让人们感受和触摸到历史的真实。民窑博物馆周围环绕着十二处尚未发掘的古陶瓷遗存,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浮梁古县衙
      • 浮梁古县衙
      • 浮梁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距今有一千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浮梁古县衙,红塔景点组成。浮梁古县衙,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级衙暑,有“江南第一衙”之称,现保留有头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风貌。整座建筑布局多路,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整个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建筑艺术实为“奇妙”,同时也显示出封建衙门特有的那种官府威严气派。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仗、官轿、夹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牌匾。“帝制早废,县衙犹存”,“珍贵史迹,进门有益”。可以领略古代衙府的风貌,了解封建社会衙门的历史、政治、文化;也可过把古代知县瘾。巍峨耸立的红塔有“江西第一塔”之称,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