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被誉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为124.53平方...
红其拉甫山口是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间的山口,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也是中国与南亚、西南亚各国的陆上路径之一。1978年竣工的喀喇昆仑公路就是经过这个...
高台民居位于新疆喀什噶尔老城东北端,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现为喀什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该区建在悬崖上,共有近六百户人家。从颇...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缘。西靠帕米尔高原,南依喀喇昆仑山脉,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交界,为边境县。面积5.2...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达瓦昆旅游风景区位于岳普湖县铁力木乡,距310省道6公里,距喀什市110公里,交通便捷。被称为“中国沙漠风景旅游之乡”。据说三世纪末,有一个叫铁力木的...
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泽普县城西南40公里的戈壁深处,坐落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三面环水,景色宜人。泽普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维、塔吉克等...
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占地25.22亩,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
红其拉甫口岸是中国一类陆路(公路)口岸,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苏斯特口岸相对,这也是新疆唯一的一个对第三国开放的公路口岸。由于天气情况比较恶劣,这里只在4月15日-10月15日开关,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无论是游客还是探亲者或者商人都不能通过。正是因为红其拉甫的口岸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它的名气并不在其边贸规模,而是来自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独特美景。而在这驻守的边防官兵所经历的风狂雪骤、飞沙走石、寒彻肌骨……更让人为之触动。巴基斯坦边防人员与中国很友好,两国相处,几乎没有“武装”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7月21日,稳定充足的电力正式通到帕米尔高原的中国-巴基斯坦边境红其拉甫口岸边防哨所,边防官兵及附近牧民终于结束了无电历史,用上了常明电。
著名风景游览区。布拉克贝希是维吾尔语,意为“泉边”,汉语称“九龙泉”。传说原有九眼清泉,现尚存5眼泉水,依次名为“马尔江布拉克”(珠泉)、“塔希布拉克”(石泉)、“艾衣得尔布拉克”(龙泉)、“诺尔布拉克”(渡槽泉)及“纳瓦衣布拉克”(似人名命名)。 相传早在二、三千年前,由于泉水丰富,水草肥美,已有人群在此定居。以后逐渐发展了西侧的恰萨、牙瓦格办事处所在的古城区。10世纪的喀喇汗王朝时,把这一带开发为皇家游览区,并在西侧台地上建有行宫。公元1526年,叶尔羌汗国时,著名史学家、《拉失德史》作者米尔扎·海达尔·库尔刚担任喀什噶尔总督,在这一带广植果木,并在泉边建有撒马尔罕风格的阁楼。1678年准噶尔汗国时,还在阁楼内建起佛像。17世纪末期“和卓”地方政权时,在泉边建有大清真寺。19世纪90年代,清朝驻喀什的官员,在泉边修建了佛寺、茶馆、旅店多处,开拓了大片绿地,种植了上万株果树,使之成为当时喀什有名的游览胜地。1949年以后,由于居民增加,绿地面积大为缩小,现仅存2、3亩树林。目前已恢复重建“九龙泉”的规划已在拟议中。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坐落在市内体育路,占地965平方米。墓主是11世纪中期的维吾尔族诗,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他生于1019 年,卒于1080年左右。公元1070年前后,他用古回鹘文写成了一部长达13000余行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这部长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和医学等,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正门宽4.2米,高8米,正门两侧各有一座高达8.7米的圆柱形塔楼,陵墓由墓葬群、门楼和主墓室组成。主墓室外方内圆,上覆穹窿顶,顶正中有一个小塔楼。陵布局独特、宏伟、装修古朴、肃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郊的盘橐城,多来提巴格路以南的盘橐(tuo)城,又名艾斯克萨城。据《后汉书》记载,公元一世纪的盘橐城是西域疏勒国的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