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枹罕古城
亦称枹罕废址,约在今临夏县新集乡后古城遗址。隋以后治城可考者有三:元古城,在今临夏市城北紧靠北源山根,宋古城,在今临夏县新集乡内;唐古城,在今临夏市折桥乡后古城村,均有遗址可考。 明洪武十二年,都指挥使徐景截元城之半,向南伸展一里修筑城池。明弘治庚申年(1500年)宋都指挥蒋昂重修城池,城高五丈,厚三丈,阔三丈,周围九里三,南北长二里有半,东西长二里有百步。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加修,匾曰:"河湟雄镇"。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知州王全臣加修。同治时部分城毁,知州潘效苏,总兵沈玉遂补缀残缺。民国六年县知事张华林再做修茸。民国17年南关厢城毁。1949年临夏解放后,随城市建设,城垣逐渐拆除,整貌无存。 临夏史称"枹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枹罕县,属陇西郡。前凉张骏置河州,是中国以黄河命名的唯一的一个州,古人认为:河州是"天尽头",积石关是"黄河源头"。中华民国初设导河县,以大禹“导河积石”的传说而得名,但在临夏的方言中,"导河"与"导火"读音相近,遂更名为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得名。
- 八角城
位于甘加滩偏东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处东北岸台地上,距县城约三十三公里,是本县甘加乡境内的一座古城遗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是汉置白石县旧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当年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是汉与吐谷浑、吐番、西夏、角斯啰等王朝剧烈争夺的战略要塞。 八角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心十字形城。因为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 该城城墙长2193米,高11米,城内占地面积约200000万平方米。此城打破一般正方形成四个面和十二个面的常规,有三十六个墙面,加上八个城墩,共由六十个面组成城围,城外有护城河、壕等附属设施,东、西北均有瓮城。城北因依山而无门,东西瓮城内有“S”形通道,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并有外城。 城墙墙体由一层土,一层砂逐层夯筑,中间夹以棍、柳条、苏鲁固络、坚硬无比,至今保存完好。 城墙呈曲线形排列,墙面多,夹角距离近,均在弓弩射程之内,城下无死角,加之城门通道极小,无隙可乘,可谓易守难攻。该城在城堡建筑形式上式样奇特、在我国现有古城中是独一无二的。 近几年来,在该城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汉、晋及唐、宋、明以来的条砖、板瓦、筒瓦、铁钱等大量文物充分说明该地历史悠远。 八角城以其悠远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城池建筑形式,引起了文史界的深切关注,亟待着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 白塔山公园
白塔山坐落在黄河北岸,过中山桥即到,因主峰山顶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相传该寺是为纪念元代一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河对岸有缆车可以乘坐,到山顶再走20分钟左右即到白塔,塔顶上可一览兰州市全貌,山脚下便是黄河。天气好时可以在山顶找家茶铺,吹着微风喝茶聊天,很是惬意。
-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景区介绍 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海拔1083米。因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辉映,直线相距45公里,故而得名。北石窟寺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即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一处较大规模的石窟群。北石窟寺包括寺沟主窟群,及其北1.5公里处的楼底村一窟(简称北一号),其南1.5公里处的石道坡石窟,花鸨崖石窟,石崖东台石窟群等,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窟龛296个,石雕造像2126身,碑碣8通,壁画96.7平方米,题记150方。主要精华石窟集中在寺沟主窟群。此处有283个窟龛,密布在高20米,南北长120米的黄砂岩崖体断面上。代表洞窟有北朝的165号、240号窟和盛唐时期的32、222、263号窟。雕造内容极其丰富,其千姿百态的石雕艺术,浓缩了陇东汉唐文化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窟出北石窟寺的特级洞窟,位于寺沟主窟群的中部,是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高5.90米,宽3米。门外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守门天王。洞窟平面为横长方形,覆斗形顶,高14米,宽21.7米,进深15.7米,正壁(东壁)及南北壁雕七尊8米高立佛和十身4米高胁待菩萨,西壁两侧雕二身5.8米高的交脚弥勒和3.05米高的骑象菩萨、三头四臂的阿修罗天。窟内四壁遍布千佛、飞天、"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造像大多保存较完整,在全国北魏石窟同类题材中,此窟风格独特,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和艺术观赏价值。 32、222、263号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其造像生动逼真,富丽多姿。雕刻刀法娴熟,堪为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 炳灵湖
走出积石峡,翻过锁桐坡,有一块巨石,人称“禹王石”。据《河州志》记载:“青石高八尺,宽七尺,长一丈,大禹导河时曾憩其上,坐痕至今犹存。”积石关由于历史悠久,地位特殊,而被历代诗人所赞叹。河州除积石关外,历史上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在沿白石山——太子山——积石山一线选择山巅、谷口、高阜扼要之处,还置有老鸦关、藏关、土门关、红崖关、西儿关、樊家关、五台关、沙麻关、崔家峡关、宁河关、思巴思关、陡石关、大马家滩关、小马家滩关、麻山关、俺陇关、大峡口关等共24座关隘,作为保卫西陲河州的屏障。积石山,系祁连山向南沿伸的余脉,横岭壁立千仞,凌空高矗,自治县大河家乡西约5公里的关门村附近,峡长25公里,地形十分险要。谷中黄河水奔腾东下,水势湍急,声震如雷,凭高作浪,银河倒挂,深不可测,瀑溅珠飞,白雾上腾。
- 雕塑——黄河母亲
黃 河 母 親 像 建 在 蘭 州 賓 河 馬 路 , 黃 河 南 岸 , 長 6 米 , . 高 2.5 米 , 用 泰 山 紅 色 石 , 雕 刻 而 成 , 不 只 有 東 方 女 性 的 特 有 形 象 , 更 給 人 以 秀 麗 和 溫 柔 的 美 感 . 象 徵 著 中 華 民 族 在 黃 河 母 親 的 哺 育 下 , 欣 欣 向 榮 。
- 甘加草原
甘加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北20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是一处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整个草原碧绿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牛肥羊壮,空气凉爽宜人,顿感心襟开阔,心旷神怡;蓝天、白云、绿草浑然一体,央曲河和央拉河蜿转流淌,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彩色油画。甘加之有名,不仅因诞生了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而闻名,更因在苍茫牧草中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解读的历史奇观和自然奇景而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