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花洞相亲
盘县特区马场乡滑石板村距县城45公里,该村东侧山腰有一洞,洞口北向,拱为半圆,拱跨14米,高3米,洞深60余米,洞内钟乳石发育完全,无奇不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邻村邻县数千苗胞聚集于此,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 长角苗风情
在贵州省中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在距六枝特区60公里的梭嗄乡里居住着一支古老而又神秘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他们操苗族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陇戛等12个村寨中,这一苗族分支仅有4000余人。 他们常年隐居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中,土墙茅房,纺纱织布,仍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式生活,与外界绝少联系,至今仍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古老的、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独特苗族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2-4公斤重的头发。 这种文化非常古朴:有十分平等的原始民主;有十分丰富的婚姻嫁、丧葬和祭祀礼仪;有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和十分精美的刺绣蜡染艺术。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活,恍若身处世外桃园,与世隔绝,甚至连婚姻至今还是在本民族内缔结。这种婚姻关系成为一条坚固的纽带,把这12个长角苗村寨紧紧连在一起。 长角苗系箐苗,因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制长角而得名,3公斤──6公斤的黑发套与白毛线绑扎成人字形的硕大头饰。仿箐鸡羽毛颜色绣织而成的漂亮衣裙,仿照箐鸡胸围制作的藏青色羊毛毡围腰和白色的羊毛毡绑腿,形成了独特奇妙的景观。家家画腊、户户织布,妇女们用木桶背水,用稻草制成针线包,古老的纺车和弓弩,小七的小腊刀、小腊锅以及色彩和谐美丽的衣裙,让人目不暇接,一年一度的正月初一到十五的跳花节,是长角苗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节,美妙的情歌对唱,拔河般的求爱方式,打媒人的迎娶,优美动听的三眼萧和低沉婉转的芦笙,如诗如画,让人留边忘返。
- 茨冲歪梳苗
茨冲苗寨位于六枝—水城的国道上,距六盘水市中心30公里,这里的歪梳苗妇女头戴一把长20厘米的木梳,斜缠长发盘于头顶,衣饰颜色大多为黑色和深兰色,有自己崇拜的图腾图案。歪梳苗也同其它苗族支系一样能歌善舞,芦笙歌舞,悠扬动听,别具风味。
- 鸡场坪傩舞
彝族傩舞俗称跳神,以驱邪纳祥为内容,由信神者请舞者到家活动,舞者头戴花冠,身着法衣,脸罩面具,手执扇鼓(俗称羊皮鼓)围坛而跳。盘县鸡场坪傩舞历史悠久,多次在省、市的民族艺术表演中获奖,也深受海内外游客的青睐。
- 六盘水北盘江峡谷
北盘江发源于云南与贵州交界的库拉河和可渡河,流经六盘水市水城县、六枝特区,全长有100多公里。其中境内发耳、法都两段近40公里流域最为险峻。两岸崖壁高耸,奇峰不断,水流随着山形忽而向东,忽而向南流去,有时呈“S ”形转弯,甚为奇险。这两段河流上仍保留数座清末修造的铁索桥,两岸生存有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峡谷观光景点。
- 六盘水碧云洞
碧云洞在盘县城。分天、地二洞,高处10余米,宽处30余米,长约六点五公里,蜿蜒曲折,山重水复。进洞后,分水陆二路,忽分忽合,时高时低。洞中有洞、洞上有洞,结构十分奇特。景物皆碧乳凝成,气象万千。铮铮作声的石磬,须眉宛然的大士和罗汉,形象逼真的虎豹狮象,玲珑巧绝的空中楼阁,火焰升腾的丹灶药炉,鳞甲欲动的苍龙,亭亭玉立的定塔,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青莲倒垂,华盖悬殊,陇岗阡陌等,令人惊讶叫绝。出洞至峰顶,石笋擎天,古树槎丫,风景宜人。洞内外崖壁上题刻甚多,明徐霞客所记“碧云洞天”及诗碑,今犹保存无损。
- 六盘水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
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景区介绍35km之石桥镇妥乐村,该景区面积约146km2,包括石桥乐民镇景区、水塘镇景区、城关景区、火铺镇景区。景区内生长着上千株古银杏树,最小的有300多岁,年长的达上千岁。3000万年前地球遗留下来的古植物, 人称“活化石”,银杏树的树形、叶片奇特、精巧, 四季分明,春天青翠,秋天金黄,其果实“白果’’可以入药,是不可多得的观赏树种。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内的银杏树极其独特。从小径、田埂、屋基下、石阶上,向四面八方伸展出来,把整个妥乐村托在了树根之上。夏日里层层叠叠的绿叶现在全变成了金黄色,落叶铺满了石板小径、黑瓦的房屋、收获后的稻田……就连村中清澈透明的小溪、溪上的小石桥,也被扇形的银杏叶装点成了金色。70至80岁。景区内妥乐村最长寿的老人106岁,面色红润,每天喝二两酒,每顿吃2碗米饭、一碗肉、两个土豆。为了改善古银杏树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搬出大约三分之二的村民,只保留古朴的木瓦房和少量村民。希望这个自然界留给人们的奇特村庄可以一直留存下去,为游人和当地人带去给多的享受。
- 六盘水清水河景区
清水河,古代称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是宁夏境内流入黄河最大、最长的支流,在固原地区境内流程180公里(直线),流域面积8499.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65亿立方米。受整个气候的影响,清水河流量越来越小,表现出干旱半干旱河流的特点。 历史上,清水河两岸台地是土著人生息繁衍和耕牧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汇的地方;清水河谷地是古丝绸之路固原境内的一部分,也是萧关古道的的一部分;更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现在,清水河沿岸还有不少规模很大的古城遗址,是历代战争留在清水河两岸的缩影。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里将清水河的走向、汇入的小支流、流经的地方等写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