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河南> 濮阳
    南乐县
    • 南乐县
    •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48万. 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6米,西北部有沙丘分布,间有洼地。主要河流卫河,境内长21公里,马郏河境内长21公里,徒骇河长14公里。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640.1毫米。全年无霜期207天。 南乐县气候温和,艳阳普照。幅员百里,皆有沃野可耕,宜于五谷百草生长,适合六畜千虫繁殖。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南乐人民一直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严重的土地兼并,繁多的苛捐杂税,频繁的兵祸匪患,无情的自然灾害,加之牛马般的超负荷劳役,人们象在刀尖上过日子,生灵岌岌。新中国建立以后,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通人和,全县人民焕发了青春,重新安排南乐大地,百业俱举,出现了工业腾飞,农稼丰稔,商业兴旺,文化活跃的展新局面。古老的南乐风姿骤展,“旧貌换新颜。” 国内生产总值9438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8元。现有耕地57.7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红薯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森林覆盖率13.9%。 南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表及地下水源充足。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等农副产品,是豫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南乐主导产业突出,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成为农业开发和农村发展的强大优势,形成了粮食、林果、蔬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拥有30万亩优质小麦、20万亩林果、20万亩蔬菜、800万只鸡、30万头生猪、15万头肉牛六大生产基地,年可提供12万吨优质专用小麦、10万吨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鲜果、100万吨鲜菜和11万吨蛋禽产品。南乐工业化进程迅猛,形成了以二氧化硫脲、氧化锌、糠醛为主的精细化工业,以石膏天花板、纸面石膏板为主的装饰建材业,以面粉、三粉、酿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抽纱、草制品为主的工艺品加工业四大工业生产体系。 


    清丰县
    • 清丰县
    • 优越的地理位置   清丰县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文化底蕴丰厚。春秋属卫,名顿丘。东汉末年,曹操曾任顿丘令。隋朝时,境内大孝子张清丰遐迩闻名,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由朝廷颁诏,析顿丘、昌东置县,钦定为清丰县。清丰至今仍被称为“孝道之乡”。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隶属濮阳市,距市中心15公里,中原油田腹地,东与山东菏泽、莘县毗连,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接。地理座标为东经114度27分至115度23分,北纬35度45分至36度5分。全县辖15个乡、3个镇,514个行政村,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万亩。   清丰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无霜期215天,年均气温13.4℃,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地下矿藏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质量上乘。境内主要河流有卫河、马颊河、潴泷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黄工程,地下水源充沛。土壤有潮土和风沙土两类,土层深厚,土质松软。   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   清丰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106国道与安(安阳)济(济南)公路、鹤(鹤壁)台(台前)公路交汇于县城,京珠高速、德商高速建于县域东西两侧,阿(阿荣旗)深(深圳)高速穿境而过,又西临京广、东临京九两条铁路干线。距郑州、济南国际机场在200公里左右,均在两小时内即可到达。5小时高速可达山东、日照、港口。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程控电话装机容量每年不断增加,长途电话可直拨国际国内。移动通讯也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实现漫游和国内自动漫游。开办了分组交换、电子数据交换、邮政特快专递、电话信息、图文传真等多种通讯业务,对外通讯十分方便快捷。   丰富的能源和资源   清丰县能源供应充足。境内不但有多口油气井,而且从中原油田输送到安阳的天然气管道又穿过境内,现在可日供天然气100万立方米,除部分民用外,其余全部用于工矿企业的生产。供电设施齐全,电力供应充裕,能满足居民及各类工业项目用电。清丰县不但有大量的能源,而且还有丰富的工业品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在改革开放中,清丰的工业迅速崛起,相继建了一批像有机化工厂、华中药业公司、燎原化工公司、中石集团、宏海面粉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化工、精细化工、棉纺、针纺、地毯等产品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1999年被国家定为“商品粮基地县”。粮食连年稳产高产。2003年粮食总产量已达42.6万吨,其中小麦总产达31.5万吨。2004年,仅种植30余万亩优质小麦,产量就达13万吨,可供日加工小麦500吨的面粉厂一年生产的原粮。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还发展种植尖椒30万亩、速生林10万亩、食用菌1.2万棚。目前,尖椒年产量已达7万吨、食用菌3万吨。为农副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畜牧业蓬勃发展,常年牛饲养量达到5.5万头、生猪75万头、山绵羊62万只、家禽1500万只。   清丰市场繁荣,流通活跃,蔬菜、粮油、建筑材料、瓜果、白铁、木材六大集贸市场商贾云集,成交量日益扩大,初步成为豫北地区的商贸流通中心。


    台前县
    • 台前县
    •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原为山东省寿张县的一部分,1964年划归河南省范县,1978年正式建县。全县总面积454平方公里,耕地27万亩。现辖七乡二镇,370个行政村,人口33.8万人。 台前县城南临黄河,北依金堤,城内道路宽阔整洁,建筑造型美观,宾馆、酒楼、商业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以火车站为中心,按照高标准开发建设中的新城区目前初具规模,与老城连为一体,一座现代化的小型城市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声速崛起。台前县内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鹤(壁)台(前)高等级公路穿县境自西向东直抵县城。程控和移动电话可联系全国各地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通信极为便利。特别是京九铁路和连接京九、京广的汤(阴)台(前)铁路在此接轨,位于该县境内的黄河公路特大桥正在筹建之中,这里已成为中原地区连接东西和贯穿南北的又一交通枢纽。台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有五代名郭“晋王城”、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百忍堂”、唐代宗李世民赐筑的“古贤桥”等40多处。这里还是北宋末年粱山好汉有关的地名,如景阳岗、粱山塞、狮子楼、祝家庄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又在此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县城南临黄堤上现建有“刘邓大军河处”纪念碑一座。同时,还有“凤台春晓”、“长堤柳烟”、“大河怒涛”、“芦荡秋月”等自然美景,旅游资源丰富。建县二十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台前人民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预计199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600万元,分别是建县初期的6.9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以畜牧养殖和羽绒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挚头。全县年家禽饲养量达11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24万只,猪饲养量达到9万头,畜牧业年实现增加值1.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8.5%,是小尾寒羊和鲁西黄牛主要集中饲养地。全县从事羽绒购销人员达2万人,羽绒年购销量达成10000吨,购销额达4亿元,为全国大规模的羽绒集散地之一;县天鹅羽绒集团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羽绒水洗、分拣、制衣生产线,生产的“雪鸟”牌系列羽绒制品畅销国内,转口销往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5815户,私营企业297家。


    中原绿色庄园
    • 中原绿色庄园
    • 中原绿色庄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度假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中原绿色庄园规划面积72.46公顷。中原绿色庄园主题风格上采用以绿为主,师法自然,追求天趣的造园手法、致力于营造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瀑布、小溪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


    濮阳县
    • 濮阳县
    •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位于河南东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的东明、菏泽、甄城隔河相望;东和东北部与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西和西南部与内黄、滑县、长垣三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56万亩。辖22个乡镇(15个乡,7个镇),1026个行政村,总人口108.27万人。濮阳县是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原油产量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95%以上。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濮阳县是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五帝中的颛顼,舜帝及其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中华张姓也源于此地。战国时期因城址在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隋朝后先后称澶州、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濮阳县自然景观宜人,名胜古迹繁多,有象征濮阳县历史地位的中心阁(四牌楼);古代重型建筑杰作——濮阳八都坊;宋真宗“澶渊之盟”回銮碑;有高阳城(颛顼城)、戚城、碱城、鹿城、德胜城、帝舜故里等古城址;瑕丘、仲子墓、团罡等文化遗址。有华北野战军司令部遗址等。特别是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蚌砌龙”,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而被誉为“龙乡”。濮阳县居中原要冲,扼河朔重塞,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商灭夏的“昆吾之战”、春秋晋楚的“城濮之战”、晋郑的“铁丘之战”、秦末的“项羽章邯之战”、五代晋梁的“德胜之战”、汉末曹操吕布的“濮阳之战”、宋辽的“澶渊之战”,均在濮阳境内。在近代史上这里又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朱德、陈毅等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陈毅将军留下了“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的光辉诗篇。气候 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3.4℃,1月均温2.2℃,7月均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


    戚城文物景区
    • 戚城文物景区
    • 戚城文物景区位于河南濮阳市市区,京开大道路西,南临石化路,北依古城路。规划占地面积750多亩,是为落实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而建设。景区内...


    濮上园
    • 濮上园
    • 濮上园是中原绿色庄园的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10公顷(4650亩),总投资3.2亿元,于2001年12月5日开工建设,是一处集生态保护、园林观赏、休闲野营、娱乐度假等诸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型生态旅游度假景区,主要功能景区有:濮水风情园区、生态养殖园区、森林野营园区、园林苗圃与管理服务园区、度假别墅园区等。濮上生态园以雷泽湖、西秀湖、东灵湖、鸭知湖四大水系为主体,以卫河、澶水、春秋河、繁水为纽带的600余亩水体,与园内连绵起伏的龙首山、龙脊岭等组成巨幅山水画卷,温情旖旎,气势磅礴。以水杉园、女贞园、雪松园、银杏园、樱花园、荷风园、竹园等一百多种几十个植物专类园,四季长青,鸟语花香。围湖绕水的杨柳构勒了三十千米长的绿色玉带,千亩枣林,枝龙身,飘逸着古朴野趣。巨鳄戏水,大象守园,龟蚌晒日、蟹爬沙滩、劲牛雄风、花牛哺子、母鹿爱子等活泼的雕塑小品点缀着园区钟灵秀气。置身园中,远眺阔边,近望悠扬。这里是绿色的世界,诗意的空间。


    挥公陵舜帝宫景区
    • 挥公陵舜帝宫景区
    • 濮阳挥公陵·舜帝宫景区位于濮阳县城东南部,是为纪念张姓始祖挥公所建。据史书记载,挥公为青阳之子,与帝颛顼同为黄帝之嫡孙,因发明弓箭而被赐张姓。濮阳是挥公成长、生活和得姓的地方。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姓氏文化,当地政府根据广大民众意愿,捐资筹款,修建了张挥公园。规划建设成寻根祭祖、休闲娱乐、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交通


    博物馆
    • 博物馆
    • 濮阳市博物馆的前身是原安阳地区文管会办公室,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建立濮阳市。


    科技馆
    • 科技馆
    • 濮阳科技馆是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建成的一座现代科普展览、科技活动和休闲娱乐场馆。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融汇了天文、气象、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活动内容,有声光电科普展品、展台和板图300余项(件),同时有30多部4D动感及3D立体影片供游客观赏。不仅是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实践场所,也是集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游乐园地,为中原及周边地区所独有。


  • 景点TOP5
    • 濮阳绿色庄园
      • 濮阳绿色庄园
      • 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中原绿色庄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观光旅游、度假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规划面积72.46公顷。中原绿色庄园主题风格上...

      台前县
      • 台前县
      •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原为山东省寿张县的一部分,1964年划归河南省范县,1978年正式建县。全县总面积454平方公里,耕地27万亩。现辖七乡二镇,370个行政村,人口33.8万人。 台前县城南临黄河,北依金堤,城内道路宽阔整洁,建筑造型美观,宾馆、酒楼、商业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以火车站为中心,按照高标准开发建设中的新城区目前初具规模,与老城连为一体,一座现代化的小型城市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声速崛起。台前县内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鹤(壁)台(前)高等级公路穿县境自西向东直抵县城。程控和移动电话可联系全国各地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通信极为便利。特别是京九铁路和连接京九、京广的汤(阴)台(前)铁路在此接轨,位于该县境内的黄河公路特大桥正在筹建之中,这里已成为中原地区连接东西和贯穿南北的又一交通枢纽。台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有五代名郭“晋王城”、唐代张公艺九世同居“百忍堂”、唐代宗李世民赐筑的“古贤桥”等40多处。这里还是北宋末年粱山好汉有关的地名,如景阳岗、粱山塞、狮子楼、祝家庄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又在此强度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县城南临黄堤上现建有“刘邓大军河处”纪念碑一座。同时,还有“凤台春晓”、“长堤柳烟”、“大河怒涛”、“芦荡秋月”等自然美景,旅游资源丰富。建县二十多年来,勤劳、智慧的台前人民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预计199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600万元,分别是建县初期的6.9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以畜牧养殖和羽绒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挚头。全县年家禽饲养量达11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24万只,猪饲养量达到9万头,畜牧业年实现增加值1.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8.5%,是小尾寒羊和鲁西黄牛主要集中饲养地。全县从事羽绒购销人员达2万人,羽绒年购销量达成10000吨,购销额达4亿元,为全国大规模的羽绒集散地之一;县天鹅羽绒集团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羽绒水洗、分拣、制衣生产线,生产的“雪鸟”牌系列羽绒制品畅销国内,转口销往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5815户,私营企业297家。

      毛楼生态旅游区
      • 毛楼生态旅游区
      • 毛楼生态旅游区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乡,是在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托地理优势,精心改造的自然景观。目前已建成’黄河奇观’、’大河观澜’、’月下听涛’、’沙滩消夏’、’秋水观鲤’等八大景观和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被誉为’中国第一黄河生态旅游区’。

      濮阳县
      • 濮阳县
      •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位于河南东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的东明、菏泽、甄城隔河相望;东和东北部与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西和西南部与内黄、滑县、长垣三县接壤。全县土地面积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56万亩。辖22个乡镇(15个乡,7个镇),1026个行政村,总人口108.27万人。濮阳县是中原油田开发建设腹地,原油产量占中原油田总产量的7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95%以上。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濮阳县是一个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五帝中的颛顼,舜帝及其部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中华张姓也源于此地。战国时期因城址在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隋朝后先后称澶州、开州,民国时复称濮阳。濮阳县自然景观宜人,名胜古迹繁多,有象征濮阳县历史地位的中心阁(四牌楼);古代重型建筑杰作——濮阳八都坊;宋真宗“澶渊之盟”回銮碑;有高阳城(颛顼城)、戚城、碱城、鹿城、德胜城、帝舜故里等古城址;瑕丘、仲子墓、团罡等文化遗址。有华北野战军司令部遗址等。特别是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蚌砌龙”,把中国龙的图腾向前推进了千余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而被誉为“龙乡”。濮阳县居中原要冲,扼河朔重塞,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古战场之一,商灭夏的“昆吾之战”、春秋晋楚的“城濮之战”、晋郑的“铁丘之战”、秦末的“项羽章邯之战”、五代晋梁的“德胜之战”、汉末曹操吕布的“濮阳之战”、宋辽的“澶渊之战”,均在濮阳境内。在近代史上这里又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朱德、陈毅等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战斗,陈毅将军留下了“我行未已过濮阳,驻马凭吊古战场,能掷孤注寇莱好,退避三舍晋文强”的光辉诗篇。气候 濮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13.4℃,1月均温2.2℃,7月均温27.5℃,年均降水量626毫米,无霜期205天

      濮阳鸵鸟园
      • 濮阳鸵鸟园
      • 鸵鸟园于皇甫,集鸵鸟观赏、垂钓、游乐、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是濮阳森林公园的一部分,成为人们郊游休闲的好去处,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现有鸵鸟近2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