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市博物馆
是一座国内罕见的艺术宝库。原在安丘市城西南9公里处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修牟山水库时发掘,并拆迁到安丘市博物馆存放,1963年复原, 1983年实行外观修整保护并对外开放。在突出的门额上有仙人骑鹿像,各个墓室的顶面有日、月、伏羲、女娲、双鹿、朱雀、乐舞等,使整个墓室气氛神秘。雕刻技法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阴刻诸种,有较强的立体感。场面壮观,神态各异,生动逼真,为山东省最大的画像石之一。 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阴刻.
- 安丘庵上石坊
庵上石坊座落安丘市西南35公里的庵上镇庵上村中。建于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是为庵上村马若愚妻王氏所建的节孝坊,为极为卓绝的石雕的艺术建筑。1992年,由山东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上石坊顶有12条垂脊,每条垂脊角的上、中、下部都刻有1只昂首眺望的龙头,共36只。在次楼匾的下边,还有4幅谐音吉祥祈福动植物图像。
- 昌乐农业观光旅游园
昌乐县农业观光旅游园又名尧沟中华西瓜科技园,位于素有“中国西瓜第一镇”之称的昌乐县尧沟镇,园内建有农产品展厅和西瓜博物馆。放眼整个园区,错落有致,一步一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示范于一身,堪称中华西瓜第一园。 农业观光旅游园内建有高标准日光温室15座,三连栋温室1座,各类型拱圆棚25座,生态型日光温室6座,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大楼1座,休闲餐厅一处,组合房农产品展室1座,并在连接日光温室大棚的两端分别建造了1条葡萄长廊和千米西瓜走廊等。园内主要突出西瓜,兼顾其它瓜类作物,是目前国内西瓜品种最丰富、栽培模式最齐全、种植技术最先进、集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之园。 园内建有国内唯一的西瓜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馆内布置有100余幅大型图片和各类西瓜模型。博物馆共有2个展室,第一展室系统介绍了西瓜的历史、文化、分布、特征、分类及发展方向等,并放置了60余个不同品种的西瓜模型。 第二展室通过亲切的关怀、辉煌的成就、悠久的历史、坚定的步伐、美好的未来五部分着重介绍了尧沟西瓜产业的发展情况,展室中部一尊2.2米高的“神农”塑像,保佑着普天下农民年年五谷丰登。 在博物馆楼顶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观景台,游客们可在此尽情远眺西瓜之乡昌乐、花卉之乡青州和蔬菜之乡寿光三县(市)相似但不同的景致。
- 浮烟山
浮烟山森林公园,地处潍坊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文化遗址繁多,历史上汉代丞相公孙弘故居、麓台书院、朴生泉、修贞观、南燕太子慕容超读书处,元代吏部尚书张启岩亲书《麓台秋月》碑文皆建于此。 该园是按照潍坊市人民政府浮烟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而兴建的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炉,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城市观光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园。该园占地98公顷,完成投资2070万元,建成了鸟语林、珍奇动物园、动物演艺区、森林之家、妇女儿童乐园、植物园、国防教育基地、卡丁车赛场、五四广场、森林历险宫、高空览车、垂钓湖、龙王亭、三十六计园等十五大景区99个景点。其中:鸟语林占地15公顷,放养各种鸟类5000余只,属省内一流;卡丁车场设施完善、惊险刺激,在潍坊市筝尚属首家;植物园栽植各类名贵花木1.8万株。为庆祝第十七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该园与潍坊市风筝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大型风筝、风车展览,来自中国杂技之乡——吴桥的杂技艺术团也将临场献艺。至时该园将异彩纷呈,盛况空前,置身园中,绿地葱郁,鲜花织锦、流泉鸣弦、禽鸣幽谷,令人宠辱皆忘,意趣盎然,流连忘返。“回归大自然,天地人合一”之情油然而生。
- 浮烟山森林公园
浮烟山地处潍坊市郊,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丽,文化遗址众多,历史上麓台书院,补生泉、修贞观、慕容超故居、公孙弘故居皆建于此。浮烟山森林公园是依傍天然山峰沟壑和林木植被而建,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起,浮烟山森林公园亭台轩榭、草庐茅舍无不师法自然,又能与浮烟山国际风筝放飞场、朝阳观、浮烟宝塔、浮烟山水库等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是一处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城市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 公冶长书院
冶长书院位于安丘市庵上镇西北10公里的城顶山前坡,相传为春秋时孔子弟子公冶长读书处,后人思念先贤,在此建公冶长祠,又在祠西建青云寺,时碑碣林立,后祠、寺俱废,碑碣仍立。为保护文物,1988年省拨款修复公冶长祠。 公冶长书院的正殿三间,内有公冶长塑像,东西耳房各一间,陈列着书画。院内碑亭内有明清两代立的石碑,记载着修复公冶长祠的史实。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如今这里有万亩刺槐林,公冶长书院四周遍植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果树,环境非常优美。公冶长手植的雌雄两株银杏树鹤立鸡群,亲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附近所产的“金楸”被确定为省优良树种之一,所产的樱桃色形味俱佳,为果中珍品。1989年以来,当地政府把旅游作为重要产业,投资新修了两条盘山路,修了登山石阶、凉亭等。拾级而上,城顶山顶部有捻军驻扎遗址,城墙、饮马池、兵营、粮库等依稀可见,站在山顶凉亭俯瞰公冶长书院,青山环抱,掩映在绿荫之间,风景如画,四季各不相同。公冶长,复姓公冶,名长,字子长,孔子学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今诸城市人),孔子女婿。据说公冶长懂鸟语,有许多神话传说,当地有公冶长书院“鸟叫蛙不鸣”之说,书院西边清泉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影响了公冶长读书,公冶长说:“叫什么,真烦人!”从此,这里的青蛙就不鸣叫了。再有,据说公冶长懂鸟语,从鸟语“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一黄羊,你吃肉,我吃肠”中受益,后因失信于鸟,被鸟耍弄而入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公冶长书院设有酒店,沿公路东行10公里到达庵上镇,这里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详见庵上石坊。
- 郭味蕖故居陈列馆
郭味蕖故居陈列馆位于潍坊市中心1.5公里处,总占地面积0.3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距潍坊飞机场7公里,距潍坊火车站1.5公里。郭味蕖(1908-1971),潍坊市潍城人,我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郭先生毕生从事中国画研究,对金石考古、文学、书法亦有研究,著作丰厚,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作的《东风朱霞》、《大好春光》、《初阳》、《朝晖》、《惊雷》等作品,闪耀着时代光彩,洋溢着对新的生活和祖国的歌颂与期望之情,具有创新精神,表现了从传统绘画形式中脱化出来的新时代花鸟画风。郭先生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休息室创作多幅绘画,作品曾作为礼品由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疏园”乃先生居潍时之住宅,一九九二年四月由潍城区人民政府辟为郭味蕖故居陈列馆。馆内恢复旧日园林风貌,修葺先生亲手所盖茅草画室,陈列先生书画及学术著作,展览艺术界名人作品,以开展艺术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
- 汉画像石墓
迄今已有1800多年, 墓主为东汉青州刺史安丘人孙嵩, 墓室座北朝南,分甬道和前、中、 后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8米, 除甬道砖铺外,其余皆为石材砌 成,其中画像石103块,画面60 余幅。内容多为奇禽异兽,神话 传说,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等, 雕刻技法全面,内容丰富,形象 生动,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 文化的珍贵资料。
- 老龙湾
老龙湾旅游区包括老龙湾、冶源水库、海浮山、悬泉寺、温泉河、风火洞等,地处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西南为山区,东北为山前冲积平原和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4°C,降水量为750毫米。老龙湾古名熏冶湖,位于海浮山北麓,泉水系地下泉脉涌汇地表而成,水域面积80余亩,水深盈丈,清澈见底,四季恒温18°C,湖中水鸟嬉戏,岸上竹林环绕。盛夏酷暑,泉水清凉甘冽,浸入肌肤;数九寒冬,雾气蒸腾,古人留下“冶源烟霭三冬暖”的诗句。老龙湾内泉计万许,主泉有铸剑池、万宝泉、秦池、善息泉、濯马潭等。另外还有雪化桥、陈荣碑竹、清漪亭、江南亭、上天梯、松节亭、古戏楼等景点。主泉铸剑池,水出石坎下,突涌若沸,传说春秋时期欧冶子曾于此铸剑淬火。池西南侧磐石上,镌有“铸剑池”三个斗方大字和“天下明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的诗句,为明嘉靖年间雪蓑道人书,其字体刚劲潇洒,为历代书法家所赞誉。明代著名教育家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自号海浮山人,他晚年弃官归里,隐居于海浮山下老龙湾畔,建“江南亭”,他曾作《桂枝香》十首,盛赞这里“海上三山秀,人间万古奇,见说江南好,江南恐不如”的风光。该区基础设施完善,有宾馆饭店九处,可容纳760人就餐,150人住宿。有停车场和综合门市部多处。交通方便,省干线公路羊临路由此通过,有临九路和冶潍公路穿越。一年四季都是游览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