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北门城楼
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因位于古城北面,俗称北门城楼。 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古城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 北门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为影视名家所推崇,已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边城》、《血鼓》等数十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
- 不二门景区
不二门景区,位于永顺县城城南一公里处的猛洞河边,是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北大门。这里石林、温泉、寺庙、古木、石刻、历史文物众多,令游人留恋忘返。这里真不愧为清朝探花景元在石壁上题刻的“到此人皆佛,同来我亦仙”的人间仙境。
- 陈氏宅院
湖南 → 湘西 → 凤凰古城 → 陈氏宅院 → 概况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陈氏宅院位于古城北东吴家弄,这是一幢工艺精巧的封闭式典型四合院建筑。平面布局较为对称,四周有8 米高的院墙。大门内凹呈八字形,用整块磨平的红砂条石砌筑,有岩石雕琢的雀替。入门,便是前后并列的两栋穿斗式木构架楼房,前后两栋间隔5.7米,左右配以偏房连接,构成四合院,形成中天井。后栋距后院墙尚有两米多,形成后天井,有通道从后栋左侧通前院回廊,整个宅院结构严谨,设计匠心独具。雨天,出入前后栋各室均可走回廊.无雨湿之忧,俗称“一脚干”。 院内装饰极为考究。入门青石板路直过院中天井。天井中有金鱼池,金鱼数尾在池中游戏;鱼池旁是假山和花坛,花开时节,花气飘拂、满院闻香。立中天井环视,楼上楼下全部采用半腰花格通窗,后栋堂屋及楼上客厅,均用半腰花格六合门。跑马楼四周用车档花瓶式木栏环绕,古色古香,精美雅致。游人到此,漫步回廊,品味雕花,往往流连忘返。
- 德夯
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德夯居住着一寨苗族,他们讲苗语、穿苗服,以歌为媒,自由恋爱。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养蚕,纺纱织布,手工织品巧夺天工。这里的民俗风情十分古老纯朴,目前开展的民俗旅游项目有苗家做客、拦门对歌、敬酒、苗家跳歌晚会、歌舞会、苗族鼓舞、灯火送客等三十多个。苗家酸鱼是苗族人民待客的上等佳肴,其味美,酸甜、香辣可口。每逢苗家喜庆节日,酸鱼配以包谷烧酒,更是别有风味。苗家桃花虫是苗族的特色风味,味道鲜美,有滋补、强壮的功能。故名知意,这是要到开桃花的时候去捕捞的,是苗族待客的上品。坛腌肉鱼是苗家于平日购买猪牛肉,切成小块,用盐粉腌之,和以米粉,装入坛中,密封其口,倒扑于浅水盘内,使之不通空气。经两周后,略变酸性,食之可口,美味异常。
- 凤凰吊脚楼
回龙阁吊脚楼群座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 吊脚楼群的吊脚楼均分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具有鲜明的随地而建特点。上层宽大,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但吊下部分均经雕刻,有金瓜或各类兽头、花卉图样.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是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工艺审美和文物研究价值。
- 沙湾东关门
东关门位于古城沙湾,一边接奇峰山麓,一边扼沱江河道,整个建筑面积只有50平方米,高12米,分上下两层,下为关门,上为住兵间。是沙湾进入古城核心区的重要关口。 东关门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穿斗式构架,硬山顶,石木结构。清时有士兵把关,盘查过往行人。仍是沙湾与古城核心区来往的主要通道。
- 都罗寨
都罗寨——位于凤凰古城西南部——林峰,是个土家族民族村寨,乡土风情浓郁、淳朴。都罗古称小都罗,又名蔸箩。据《凤凰地名录》记载:古时候,村民交皇粮都喜欢用小萝筐挑,官方根据这个特征把该村命名为小蔸箩,后又改为蔸箩。总之,众说纷芸。如今,寨中大都姓杨,皆称自己为大宋杨文广后裔。都罗是个山青水秀的山村,由于多为石灰岩、页层岩,易受溶融、风化,从而造就了许多石柱、石峰,形态各异,巧夺天工,使这个弹丸小村,将千里之秀溶于一炉,就象一颗璀璨的风景明珠镶嵌在游螺江畔。
- 夺翠楼
黄永玉的夺翠楼,不对外开放的,游人只能在江对面观赏。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老板说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黄永玉在凤凰小城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尽管他每年在凤凰所居时日无多,但他的影响在他家的建筑上也可略见一斑.顺沱江而下,过虹桥,临左岸有一突兀建筑,飞檐迭起,玲珑雅致,那是相当显眼.此物名曰夺翠楼,为黄永玉豪宅之一.一个夺字,霸气十足,而使山无色,水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