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风台
南屏山顶位于赤壁遗址。传说是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遗迹。后人筑台建宫,以资纪念,此后屡毁屡修。现存建筑系1935年重建。有前后相连的两殿一厅,周围环以苍松翠柏,衬以新建亭台,巍峨宏丽,颇具规模。前殿挂有介绍“赤壁之战”的各种图片;大厅陈列许多珍贵的出土文物;后殿塑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坐像。设置的古代木制神龛,上雕五龙八仙等,结构巧妙,刻技颇精。 传说是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遗迹。后人筑台建宫,以资纪念.
- 北伐汀泅桥战役遗址
位于咸宁市城西南15公里汀泅桥镇西侧小山岗上。此地东靠群山,西临大湖,一桥飞架,构成天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为纪念北代汀泗桥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在此兴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等。墓为长方形券顶,庄重大方,周环以短墙与松柏;碑呈方锥形,巍峨挺举,正面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 大字;亭呈六角,方圆顶,俏丽挺拔,颇为壮观。北伐汀泅桥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此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们,在此兴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亭
- 壁摩崖石刻
位于赤壁矾头的石壁上。刻有各种文字、印记、诗赋和画像。仅镌刻“赤壁”二字的题榜即有四处之多,其中字体最大的“赤壁”题榜为楷书,字径达 150X104厘米,气势雄健,遒劲苍古,相传系周瑜亲笔所题。此说虽无确证,但亦不失为好书法。此字之上下方均有刻字,其上方刻高达120厘米的“鸾” 字一个,旁题“同治壬申年仲夏月”款识和印记;其下方有古代游人题记和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镌刻的诗文。近旁有诸葛亮及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画像。这组古代石刻,左右配伍,上下辉映,使点苦泛绿、剥痕耀红的石壁更有意趣。 赤壁矾头的石壁上刻有各种文字、印记、诗赋和画像,仅镌刻“赤壁”二字的题榜即有四处之多.
- 澄水洞地下工程
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境内,北距武汉80公里,南距湖南岳阳150公里,距咸宁市所在地地温泉仅17公里,紧靠京广线与107国道,交通方便。地面地下设有某些中央领导和军委要员的卧室、作战室、警卫室,设有先进的通信、通风、防湿、防弹、防冲击波等设施。1968年,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国家准备应战,毛泽东主席下令汪东兴在鄂南为他修建战时住房。澄水洞地下工程,即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当时的军委参谋长于1969年1月31日签署命令,亲自选址后始建的地下军事工程。整个工程神密而传奇,原计划投资3亿元,后因林彪篡党夺权于71年停建。实际完成投资仍高达一亿三仟万元之巨。主体建筑由地面56亩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长456米的坑道设施而构成。全工程分甲、乙、丙三个区域。 1968年,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国家准备应战,毛泽东主席下令汪东兴在鄂南为他修建战时住房
- 澄水洞旅游区
1968年,中苏边境局势紧张,国家准备应战,毛泽东主席下令汪东兴在鄂南为他修建战时住房。澄水洞地下工程,即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当时的军委参谋长于1969年1月31日签署命令,亲自选址后始建的地下军事工程。整个工程神密而传奇,原计划投资3亿元,后因林彪篡党夺权于71年停建。实际完成投资仍高达一亿三仟万元之巨。主体建筑由地面56亩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长456米的坑道设施而构成。全工程分甲、乙、丙三个区域。 地面地下设有某些中央领导和军委要员的卧室、作战室、警卫室,设有先进的通信、通风、防湿、防弹、防冲击波等设施。它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境内,北距武汉80公里,南距湖南岳阳150公里,距咸宁市所在地地温泉仅17公里,紧靠京广线与107国道,交通方便。
- 赤壁大战陈列馆
位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上,是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馆内设有序厅、战况模型室、蜡像故事室、文史资料室。馆内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序厅:厅壁上绘有三幅大型地图:《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形势图》、《军阀割据示意图》、《农民起义地名分布图》,厅内陈列着官渡之战时曹操的谋士刘晔发明的大型抛石车,孔明战车、古马车、刘备娶亲轿及三国将士穿戴的铠甲、头盔、兵器等。 是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馆内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 赤壁遗址
赤壁遗址,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边界的赤壁市西北方向38公里处,距武汉市164公里,距湖南岳阳90公里。一千七百多年前,那场动天地,惊鬼神的赤壁大战就曾发生于此地。 是湖北省三峡旅游线与三国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 赤竺碑廊
位于咸宁市拜风台右侧,建于1986年,总建筑面积为227平方米,是一层二重回字形建筑,在倒凹字形的前后廊壁上,镶嵌着二十五块大理石碑,上刻有历代名家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共二十五首,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手笔。字字笔精墨妙,块块龙飞凤舞,都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赤壁碑廊后墙的正中还有一块长 4.7米、高1.5米的黑色大理石碑,碑文乃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手迹。碑文的内容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是一层二重回字形建筑,在倒凹字形的前后廊壁上,镶嵌着二十五块大理石碑,上刻有历代名家咏叹赤壁之战的诗、词共二十五首,均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手笔。
- 峨石宝塔
位于蒲圻市西郊马鞍山巅。塔侧石岩上刻有“峨石”二字。马鞍山双峰壁立,重峦翠连;山麓绿水扬波,峨潭碧盈,景山幽丽。塔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全以青石砌成,七层六角,高17米,底层置门,以上各层设窗,层檐舒展,叠角飞翘,角挂铜铃,山风吹来,锵然远闻。循塔内螺旋石阶,可达5层。结构谨严,形体峭拔,古雅卓秀,数里之外,皆能见其直插天半。 结构谨严,形体峭拔,古雅卓秀,数里之外,皆能见其直插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