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金山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若羌县境内,在新藏交界的阿尔金山脉的中段,海拔约为4000米,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高山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内生活着许多濒临灭绝的高山珍贵动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大型有蹄类动物,还有大量鸟类群集在各个高山湖泊中,数量不亚于青海湖。 这里的自然景观也很优美,有世界上海拨最高的积沙滩沙漠、高原内陆不冻湖——阿其克湖、“高原桂林山水”新青峰、冰川密布的木孜塔格冰峰,此外还有千泪泉、阴阳湖、魔鬼谷等景点;在山中还发现了不少用藏文刻在石头上的密宗咒语。 提示:由于保护区地理位置偏远,道路条件欠佳,而且经常有野兽出没,前往该地区旅游或考察,一定要经过当地政府的同意并取得必要的协助,经过周密安排和准备再出发。前往该地区,最好自驾车前往,并准备足够的给养。
- 阿尔金山奇泉
位于保护区的库木库里沙山北麓坡脚,在海拔4000米的同一高程上,排列着三个巨大泉眼,名曰沙子泉。其东、南、西三面被沙山环绕,呈向北开口的漏斗。其中最大的一个泉口直径为200米,面积达31416平方米;另两个泉口直径均为50米,三泉一线,开口向北,形成了一个总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的小盆地,泉口底部至沙山顶端高达80---100米,坡度在80度左右,几近垂直,泉水总流量为240升/秒,最大的一眼泉流量达150升/秒。泉水为下降泉特点,由坡角一线以数千股散流溢出,若人立泉水中,动则下陷。放眼望去,三大巨泉,横向陈列,形态各一,气势颇为壮观,最后汇合成一条宽达1000米的巨大沙河,真乃奇泉绝景。 明布拉克,即“千泉”之意,由近千口泉眼散布在洼地边缘而得名。这里水草丰茂,是动物寻食的好场所。其火山活动区,尚有多处待探明的高山温泉。
- 阿卡特石人堆
在温泉县阿尔卡特草原上,距阿尔卡特石人墓约5公里。石堆系大卵石所砌,南北成排,共有7堆。每堆直径约7—9米不等,四周环绕有用大卵石砌成的方阵和圆阵。方阵每边约35米,圆阵的圆周约100米左右。其两排并行的大卵石均各距1米。在此东面4公里处亦分布有方形或圆形石堆和石阵约50余处。
- 阿克苏龟兹古城遗址
龟磁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 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
-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石窟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十四公里的山沟中,与克孜尔尕哈烽隧毗邻。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现存较完整的39个窟可划分为5组,每组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 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 阿克苏库木吐拉千佛洞
开凿在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现有洞窟112个。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的时间从两晋,经隋唐,延续到宋代。 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约在两晋时期;第二期约在南北朝至隋朝;第三期从隋唐延续到宋代。库木吐拉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从时间上看,它是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先驱;从空间上看,它正处于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波斯以及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汇集点,所以它不仅有西方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有着本地独特的艺术风格。库木吐拉千佛洞窟内和窟外石崖上有大量的僧侣题名、题记以及并行的回鹘文题记、古龟兹文题记。 古龟兹人吸收了印度等外来艺术的成分,创造了具有自身鲜明民族风格的卓越艺术;壁画中的人物姿态优美,形象生动,充分展现了古龟兹人民的智慧与才能。石窟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克孜尔尕哈石窟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3公里,为唐代遗址。已编号洞窟47个,现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其中19个为支提窟,19个为毗河罗窟。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像。较为特殊的是第24号窟,为七角形平面,正中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后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顶的支提窟,此种形式为其他窟群所罕见,壁画“龟兹风格”较浓。
- 阿克苏那拉提森林公园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而那拉提森林公园就位于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提拉森领公园是以中温带数目为主,同时加上各种果木。整个森林面积巨大但是林木并不是非常密,但由于长在草原深处,所以林木都为天然生长,自然气息浓郁。同时森林公园周围是面积巨大的那拉提草原,景色异常迷人。 每年7-8月,到处一片绿色,草原与原始森林相辉映,成为那拉提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1、交通:先从伊宁出发,经巩留、恰西、新源,到那拉提镇,约340公里,然后从那拉提镇往东20公里即到森林公园。 2、门票:20元 3、住宿:可以住在森林公园的度假村,也可以到那拉提镇(推荐:源宾馆,标准双人间、三人间15元/人(淡季优惠)。 4、饮食:除了牛羊肉,可以尝尝当地的大盘鸡。
- 阿克苏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库车城东北约40公里的哈尔克山的崖壁上。从库车出发东行,沿着库车去乌鲁木齐的公路,约行20公里,再向正北行10多公里,到达一个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村落,名叫克尔希村。 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漏缓,清凉爽人,是绿洲边缘最大的;个村子。出克尔希村向西北方向前行约5公里,进入一片戈壁之中,就可以望见前面巍峨的哈尔克山。再行5公里许,便到达哈尔克山的山口。往前看去,在两旁高山夹峙的山谷中有一股小溪流出。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山腰岩壁上锗落有致地开凿出一个个洞窟,这就是森木塞姆石窟群。 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从石窟前的这股泪泪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目前,森木塞姆石窟保存着52个编号的洞窟,其分布范围直径约800米,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至今尚保存原窟体一半以上的洞窟约有19个。窟形大部分为支提窟,毗珂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整个石窟群按位置可划为东1南1西1北1中五区。中区土丘上还留有长近80米1两端有高大建筑残迹的地面寺庙遗址。 从建筑上看,森木塞姆石窟群气势雄伟,规模巨大。远望如一幢幢大厦在深山峻岭之中拔地而起,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