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新疆
    阿尔金山
    • 阿尔金山
    •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若羌县境内,在新藏交界的阿尔金山脉的中段,海拔约为4000米,面积约为4.5万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高山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内生活着许多濒临灭绝的高山珍贵动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大型有蹄类动物,还有大量鸟类群集在各个高山湖泊中,数量不亚于青海湖。 这里的自然景观也很优美,有世界上海拨最高的积沙滩沙漠、高原内陆不冻湖——阿其克湖、“高原桂林山水”新青峰、冰川密布的木孜塔格冰峰,此外还有千泪泉、阴阳湖、魔鬼谷等景点;在山中还发现了不少用藏文刻在石头上的密宗咒语。 提示:由于保护区地理位置偏远,道路条件欠佳,而且经常有野兽出没,前往该地区旅游或考察,一定要经过当地政府的同意并取得必要的协助,经过周密安排和准备再出发。前往该地区,最好自驾车前往,并准备足够的给养。


    阿尔金山奇泉
    • 阿尔金山奇泉
    • 位于保护区的库木库里沙山北麓坡脚,在海拔4000米的同一高程上,排列着三个巨大泉眼,名曰沙子泉。其东、南、西三面被沙山环绕,呈向北开口的漏斗。其中最大的一个泉口直径为200米,面积达31416平方米;另两个泉口直径均为50米,三泉一线,开口向北,形成了一个总面积达35000多平方米的小盆地,泉口底部至沙山顶端高达80---100米,坡度在80度左右,几近垂直,泉水总流量为240升/秒,最大的一眼泉流量达150升/秒。泉水为下降泉特点,由坡角一线以数千股散流溢出,若人立泉水中,动则下陷。放眼望去,三大巨泉,横向陈列,形态各一,气势颇为壮观,最后汇合成一条宽达1000米的巨大沙河,真乃奇泉绝景。 明布拉克,即“千泉”之意,由近千口泉眼散布在洼地边缘而得名。这里水草丰茂,是动物寻食的好场所。其火山活动区,尚有多处待探明的高山温泉。


    阿尔泰山岩画
    • 阿尔泰山岩画
    • 阿尔泰山脉,西北起西西伯利亚,经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东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国,绵延约2000公里。峻峭伟岸的山岩上,2000—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


    阿卡特石人堆
    • 阿卡特石人堆
    • 在温泉县阿尔卡特草原上,距阿尔卡特石人墓约5公里。石堆系大卵石所砌,南北成排,共有7堆。每堆直径约7—9米不等,四周环绕有用大卵石砌成的方阵和圆阵。方阵每边约35米,圆阵的圆周约100米左右。其两排并行的大卵石均各距1米。在此东面4公里处亦分布有方形或圆形石堆和石阵约50余处。


    阿克苏龟兹古城遗址
    • 阿克苏龟兹古城遗址
    • 龟磁国,古西域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我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 龟兹为我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时曾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辖4镇、16府、72州之地。 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石窟
    • 阿克苏克孜尔尕哈石窟
    • 克孜尔尕哈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北十四公里的山沟中,与克孜尔尕哈烽隧毗邻。始建于公元5世纪。 石窟开凿在东西宽170米,南北长300米范围内的崖壁上。分为东西两大组群,现存洞窟5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较完整的洞窟39个,有壁画的洞窟13个。石窟建筑形式多样,按功能分有支提窟、僧房窟、讲经堂、禅窟等;按窟顶形状分有、平顶、券顶、穹庐顶、套斗顶、覆斗顶等。现存较完整的39个窟可划分为5组,每组都具有礼拜、讲经、禅修和居住等各种功能。 石窟壁画均是典型的龟兹风格,有佛本生故事40余种,因缘故事20余种,还有佛传故事画及龟兹文题记。全盛期的石窟壁画展示了“曲铁盘丝”画法,色彩鲜明华丽,人物姿态自然,服饰华美多样。其中以第30窟的八身飞天最为著名。 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龟兹国都城最近的一处石窟寺,属于国家寺院,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其中的讲经窟在龟兹石窟中别具一格,其浓郁的龟兹画风及珍稀的龟兹文题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阿克苏库车大寺
    • 阿克苏库车大寺
    • 寺院面积116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作"乃玛孜"之用。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


    阿克苏库木吐拉千佛洞
    • 阿克苏库木吐拉千佛洞
    • 开凿在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现有洞窟112个。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的时间从两晋,经隋唐,延续到宋代。 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约在两晋时期;第二期约在南北朝至隋朝;第三期从隋唐延续到宋代。库木吐拉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从时间上看,它是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先驱;从空间上看,它正处于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源地中国、印度、埃及、波斯以及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汇集点,所以它不仅有西方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有着本地独特的艺术风格。库木吐拉千佛洞窟内和窟外石崖上有大量的僧侣题名、题记以及并行的回鹘文题记、古龟兹文题记。 古龟兹人吸收了印度等外来艺术的成分,创造了具有自身鲜明民族风格的卓越艺术;壁画中的人物姿态优美,形象生动,充分展现了古龟兹人民的智慧与才能。石窟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克孜尔尕哈石窟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3公里,为唐代遗址。已编号洞窟47个,现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其中19个为支提窟,19个为毗河罗窟。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像。较为特殊的是第24号窟,为七角形平面,正中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后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顶的支提窟,此种形式为其他窟群所罕见,壁画“龟兹风格”较浓。


    阿克苏那拉提森林公园
    • 阿克苏那拉提森林公园
    •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而那拉提森林公园就位于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提拉森领公园是以中温带数目为主,同时加上各种果木。整个森林面积巨大但是林木并不是非常密,但由于长在草原深处,所以林木都为天然生长,自然气息浓郁。同时森林公园周围是面积巨大的那拉提草原,景色异常迷人。 每年7-8月,到处一片绿色,草原与原始森林相辉映,成为那拉提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 1、交通:先从伊宁出发,经巩留、恰西、新源,到那拉提镇,约340公里,然后从那拉提镇往东20公里即到森林公园。 2、门票:20元 3、住宿:可以住在森林公园的度假村,也可以到那拉提镇(推荐:源宾馆,标准双人间、三人间15元/人(淡季优惠)。 4、饮食:除了牛羊肉,可以尝尝当地的大盘鸡。


    阿克苏森木塞姆千佛洞
    • 阿克苏森木塞姆千佛洞
    •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库车城东北约40公里的哈尔克山的崖壁上。从库车出发东行,沿着库车去乌鲁木齐的公路,约行20公里,再向正北行10多公里,到达一个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村落,名叫克尔希村。 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漏缓,清凉爽人,是绿洲边缘最大的;个村子。出克尔希村向西北方向前行约5公里,进入一片戈壁之中,就可以望见前面巍峨的哈尔克山。再行5公里许,便到达哈尔克山的山口。往前看去,在两旁高山夹峙的山谷中有一股小溪流出。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山腰岩壁上锗落有致地开凿出一个个洞窟,这就是森木塞姆石窟群。 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从石窟前的这股泪泪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目前,森木塞姆石窟保存着52个编号的洞窟,其分布范围直径约800米,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至今尚保存原窟体一半以上的洞窟约有19个。窟形大部分为支提窟,毗珂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整个石窟群按位置可划为东1南1西1北1中五区。中区土丘上还留有长近80米1两端有高大建筑残迹的地面寺庙遗址。 从建筑上看,森木塞姆石窟群气势雄伟,规模巨大。远望如一幢幢大厦在深山峻岭之中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 景点TOP5
    • 台藏佛寺遗址
      • 台藏佛寺遗址
      • 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又名台藏佛寺遗址。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地理坐标:东经92°58′56″,北纬43°1′51″。海拔699米。1990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主要遗存在白杨河西岸,构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断崖立面上凿出窟体后,再用土坯砌筑,并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断崖直接开凿成窟;三是在与断崖相接的台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此三种建窟形式与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异。洞窟的平面大致有两类,以长方形居多,方形次之。有单窟,也有两窟和三窟相连。内壁均抹草泥,现依稀可见彩色壁画。 距主体建筑北部亦有一组石窟,其中在一单窟的甬道中,发现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壁画,白底红绿彩,因年代久远已氧化成暗红色,图案系小千佛,佛光已成为黑色。 佛寺主殿坐佛高10米,可惜佛首已毁,身亦残缺。此处佛教胜地规模较大,据唐代史籍记载,唐代伊州下辖的纳职县(今拉甫却克古城)正北20里的地方有一所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似指此处。公元14--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哈密后, 该寺院逐渐废弃。

      新疆艺术学院
      • 新疆艺术学院
      • ·新疆艺术学院概况 新疆艺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地方特点显著、民族特色浓郁、专业性较强的综合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新疆艺术学校。1960年升格为新疆艺术学院。1962年又调整为新疆艺术学校。1987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成立新疆艺术学院。2000年被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新疆大中专院校艺术师资培训基地”。2002年学院成为自治区首家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的高等院校,也是全国第一家采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验收合格的综合性艺术院校。 学院占地总面积110098(约170亩),建筑总面积130651。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教学场所建筑面积46053,图书馆总面积7809,室内外运动场总面积8000,学生宿舍建筑面积29806。教学仪器设备值1135.7万元。藏书16.4万册。学院有非线性编辑、电脑音乐、图形创意、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为广大师生施展艺术才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目前学院下设音乐、美术、舞蹈、影视戏剧、文化艺术管理、基础教学、预科、中专等8个二级学院和系(部)。有普通本科、成人专升本、成人大专、中专(附中)等办学层次。设有普通本科20个专业(33个方向,涵盖了艺术类20个本科专业的80%)、成人大专5个专业、成人专升本9个专业、中专(附中)5个专业。 有教职工603名,其中大学部专任教师2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03人(教授14人,副教授89人)。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士5人、硕士4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米兰遗址
      • 米兰遗址
      • 遗址位于若羌县城东80里处,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围分布的魏晋时期的古建筑群遗址,以及汉代屯田水利工程设施和伊循城遗址所组成。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此地为西域楼兰国之伊循城。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鄯善王古楼兰国尉屠耆请求汉王朝派一将领兵到此屯田积谷,汉即派一司马和吏士40人屯田伊循。唐代时,此地为吐蕃所占,古堡即为吐蕃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19世纪,英国人斯坦因曾在此地进行发掘,盗走了塑、壁画等大批文物。50年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勘像探队在这里发现了汉代完整的渠道等水利工程系统和埋在沙漠下的大片良田。197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米兰古河道边发掘了唐代吐蕃古戍堡遗址。 古戍堡是米兰古城遗址里一座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它位于新甘公路的要道上,南北宽约56米,东西长约70米,呈不规则正方形。城垣为夯土筑,夯土层中夹有红柳枝,夯土层上用土坯砌成,西墙有两段宽达5—6米的缺口,可能是古戍堡城门。北部为一阶梯形大土坡,自低凹处至戍堡北墙依坡盖屋,屋为平顶,不见门洞,其构造形式类似西藏布达拉宫。堡东部为一大型房屋,南部为一高近13米的土台,土台上立有杆,似为峰火台。古堡的东西两侧,排列着众多的佛塔和规模宏大的寺院遗址。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著名高僧法显等,在西去天竺或东归故里的途中曾在这里讲法拜佛。

      巴音布鲁克草原
      • 巴音布鲁克草原
      • 巴音布鲁克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四周为雪山环抱,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水源补给以冰雪溶水和降雨混合为主,部分地区有地下水补给,形成了大量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部,在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政府特赐水草肥美之地给他们,将他们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境内有旅游避暑胜地巩乃斯林区,区内林木葱郁,繁花似景,溪流潺潺,怪石青苔遍布,景色极为优美。新疆巩乃斯森林公园位于巴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内,巩乃斯河上游,总面积78546公顷,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32公里,海拔在1600-4200米之间,放眼望去,冰岭雪山、蓝天白云、松涛林海,奔腾的巩乃斯河,星罗棋布的蒙古包,满山遍野的绿草山花,撒满山冈的珍珠般的羊群,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不让人心旷神怡。班禅沟,原名叫茶汗乌苏郭勒,意为白水沟,山请水秀,牧草如茵,是和静县巩乃斯乡最美丽的一块夏牧常巩乃斯草原地势起伏较大,山地草原与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四季牧场齐备,其间河湖泉涧、野果山花、珍禽异兽不胜其数。

      怪树园
      • 怪树园
      • 阿克苏向北,过温宿县城后,再向西北行60公里,穿越一大片戈壁滩,一个岗峦起伏的小绿洲便展现面前。这个小绿洲,不是处在地势低洼处,而是位于坡度平缓的岗阜上,海拔为1700米左右,面积仅0.4平方公里,但却是郁郁葱葱,浓荫覆盖,流水潺潺,蜂飞蝶舞,堪称人间仙景。当地称它为“怪树园”。 被称之为“圣水泉”的一汪清泉在绿洲顶部,涓涓细流,滋润着这块绿洲。伊斯兰教徒视其为“圣水”,据说有祛病强身的功效。许多穆斯林愿在身后葬于此,绿洲侧畔库米尔什阿塔木麻扎,每届春夏之交,远近的伊斯兰教徒来此朝拜,高峰日人数逾万,自然奇观与宗教朝圣融合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