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僰侯庙
僰侯庙建于宜宾城东3公里的白沙湾长江之滨。史籍记载,宜宾为古僰侯国,在秦汉前是僰人聚居中心地。殷末,周武王伐纣,僰人参加河南孟津大会,誓师牧野,助周灭殷有功,封为僰侯。此庙建年不详,据“重修古都会庙碑记”载,现在的建筑物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建。 庙为木结构建筑,门用石条建成,门额有“古都会庙”,两面加楹联:“随周武伐殷商以还,受侯封而世袭;看龙山与凤首并峙,蔚僰道之人文。”惜上联已毁。这是研究古僰人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淯江
淯江又名长宁河,发源于四川省兴文县境内,全长110公里,在江安县城注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地区较大的一级支流。 淯江中游段在三江汇聚红桥河后,穿行于低山丘陵之间。三里半和甑子湾二个梯级水电站建成以后,使得似绿色平绸的江面更加宽广,成为蜀南竹海的重要景区。 淯江,河水平缓,俨若长湖。水波不兴,碧水如镜;风帆竞走,竹筏争流;渔舟三两,穿梭往来。加之两岸翠竹婆娑,簇拥夹扶,青山相对迤逦,回转倒映,形成漫江碧透.绿肥景秀的天然画廊,有“不似漓江胜似漓江”之誉。有诗赞云:“水送竹迎入长廊,一川游兴画中央;迷恋忘返情不尽,餐饮秀色醉淯江”。 淯江河沿岸还有石鹿沟度假村等景点,现已开通三里半竹海大门至竹海镇的水上旅游项目。
- 八仙山大佛
全国第三大佛一一八仙山大佛和丹霞洞石窟群大佛高37米,依山而凿,似站立于丹山碧水间,形态丰满,面目慈祥,左臂扼腕拊掌胸前,凿成年代尚无可考。丹霞洞石窟群位于大佛右方,据传为清道光年间当地著名人士周天成以梦见“太上老君(即道家尊奉的老子李耳)要来八仙山落脚“为名,当地政府准由周天成、徐以东等人向地方募捐,历经三年多凿成。丹霞洞外一排翠叶芭蕉掩映洞门,与丹霞石室增辉相映。石室共八洞,它们是:玉皇洞、古佛洞、关圣洞、老君洞、三皇洞、川主洞、长生洞、三霄洞、分别供“玉皇大帝”、“燃灯古佛”、“关圣君”(关羽)、“李老君”(李耳)、“三皇”(即华夏始祖伏羲、神龙、黄帝)、“川主”。其余各洞均有石刻对联于洞两侧。唯玉皇洞门联:“日、?、晶、?、月、朋,?、?”中有几字高深莫测,至今无定说。据说有专门字者考究,称此联全国仅刻有二,玉皇洞门联为其一。
- 博望山
博望山,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义县境内,属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0平万公里。博望山景区: 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由博望山、凌霄山两景观构成。 在县城西20公里的晏阳镇,槽坝相连,叶陌交通,博望山干地凸几,四壁绝崖凌空,主峰黑帽顶高耸入云,海拔达1180米。山L植被葱翠,均海茫茫,清幽静雅;山门沟谷溪流、瀑布湖潭、洞穴奇石等自然景观字熔宙冶,浑然天成。 集山水之精华,汇瀑布之大观。博望山由南向北五条溪流,在山门沟谷中透迄穿行,形成数量众多,形状各异的瀑布群:有起伏跌宕的梦溪叠瀑;有飞流直卜,如白龙出洞的龙泉瀑:有大吼三声雨就来的同声瀑;还有雨后四面八方皆是瀑布的宝盆谷围瀑…… 僰人无今,古寨留形,诱人神往。博望山自古即为名山。昔名石头大寨、轮缚大囤, 又名南春山。自宋代起,这里便是都掌族(即僰族)的生息之地。县志载: 北宋政和五年(公 元1115年),五斗夷(僰人一支)以此山为据点。起兵进反,故而博望山又名僰王山。至今, 山上还保存着僰人所建大、小寨门、古墙、古城堡等战场遗迹。 2000年2月,博望山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山沉睡,春风徐来,欣然而跻于名胜之林。随着旅游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博望山必将以其迷人的山水景观、神奇的焚人文化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广大旅游者休闲度假和游览观光,以及体验二十一世?quot;生态与健康主题内涵和领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无穷乐趣的旅游胜地。
- 宜宾老君山
屏山老君山风景名胜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处于成都--峨眉山--老君山--自贡恐龙--蜀南竹海--重庆--长江三峡的弧形旅游线上。景区中心龙华镇距县城37公里,距乐山市143公里,距宜宾市118公里。 川南第一峰老君山,海拔2008.7米,老君山上既有老君庙又有佛祖庙,被誉为道佛两教之仙境。环绕老君山分布的原始森林约1万公顷,是四川保持最好的、川南唯一的亚热带原始林区。林区内树种在3500种以上,超过了峨眉山,濒临绝种的珍稀树木珙桐,在老君山是常见之物。林区内飞禽走兽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00多种,如飞貂、金钱豹、黑熊、小熊、红腹锦鸡等等。 风景区内有着1060年历史的龙华古镇,建于后蜀,1992年被省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屏山至龙华水泥路正在筹建。古镇内500米长的“明清一条街”全由石板铺就,街两旁建于明清时代的1000余间木串架民房古朴典雅,是至今全省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影视界也常来此选景拍片。 景区内世界第一立佛的八仙山石刻大佛高37米,宽11米,建筑年代在元明以前。1991年省府将此佛列为省级保护文物。还有与恐龙同代的史前植物--树蕨(桫椤树)生长在距龙华镇三公里处,有2.4万多株,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自然群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景区内还有古镇凉桥、丹霞洞群、江南水乡打渔村、纵横莫测的棋盘阵、天然而成的天仙石桥、至今不知深有几许的燕子孔、地涌金莲的鱼孔矿泉、绚丽多姿的君山杜鹃花等等,数不尽的美景,在等着朋友们亲自去探幽觅胜。
- 翠屏晚钟
翠屏晚钟为翠屏公园的八景之一。山间建有清代殿宇轩敞的古建筑“翠屏书院”,为古时宜宾的最高学府。院前的一对钟鼓楼,古朴典雅,对称工整,现辟为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纪念馆。 翠书院北面山腰有唐代石壁,一千佛浮雕像造型庄重,形态各异,艺术精细,成为翠屏山上一大景观。此外,山上还重建和新建有“哪吒行宫”(见右图)、“一览三江楼”、“三友亭”、“蜀南楼”、观景楼”等景点和娱乐设施。 哪吒行宫座落在翠屏山腰,重建于1991年,取自古典小说《封神榜》上的神话故事,即哪吒自刎后,托梦于其母殷夫人,在翠屏山修建哪吒行宫而建。哪吒行宫为混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行宫依山就势修建。布局合理,造型古朴,斗拱雕梁、外廊回绕,飞檐翘角,宝顶凌霄。行宫主要有仙踪迹牌坊、太子庙、哪吒盘腿式神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洞门上方雕刻有燃灯道人赠与李靖的玲珑宝塔浮雕。在行宫上面山顶还建有哪吒师傅太真人神殿,塑有太真人神像。
- 古楼山风景区
古楼山景区位于宜宾地区筠连县境内,面积130平方公里。景区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长期受内外地质力的作用,形成了奇特多姿的景观。这里有四川盆地内水温最高、流量最大、水质独特的“巡司温泉”,有海瀛乡陈家沟的间歇潮涌泉,有类似黄龙寺钙华彩池的腾达乡仙人洞内的大型边石坝钙华景观,有塘坝乡董家湾的“千鸟归林”、巡司乡的“千亩茶园”、巴茅坡的森林公园等生物景观,有廉溪乡的“横山桂榜”、 塘坝乡的“木浪晓晴”等气象景观,有棘人人悬棺、龙碗大埝、玉壶井公园莲花石佛等人文景观。景区内峰丛、溶洞、地下河也较丰富。 古楼景区的海瀛潮涌泉最为奇特,泉水出口为一水平溶洞,每当涌潮前,在洞口可听到隐约的嗷嗷声,似猪吼,故当地人俗称母猪洞。未涌潮时,洞中涓涓水流清澈见底,水面只有1-2米宽,水深不到10厘米。涌潮时,水流变浑浊并夹有较多泥沙,洞内水深增到40-60厘米,水面增宽到3-5米,此时洞内吼声如雷,景象奇特壮观。
- 龙华古镇
从川南重镇宜宾市沿金沙江西行70余公里,经过屏山县城再沿着曲折盘旋的山区公路北行37公里,便到了龙华镇。 龙华,是一个依山临水古风依然的小镇,因龙华寺而得名。它的南面是起伏绵延的老君山,大龙溪、小龙溪在镇北口相汇后流入岷江,八仙山风景区隔溪与古镇相望,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八仙山大佛。由于大山的阻隔,使得龙华完好地保留下了它的历史风貌,有古镇活化石之称。 古街古巷古风浓 龙华镇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十分重要,是彝汉争夺之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亲率大军从这一带开进凉山,渡金沙江入云南。明代曾在此设驿站,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在此设平安营,建都司衙门,驻军,修建城墙和城门。至今,古镇尚保留有两座寨门及都司衙门旧址、兵房。 漫步古镇,龙华的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颇具特色的风雨桥———龙华凉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小龙溪上。步上凉桥,但见大小龙溪两岸古榕成排,枝叶垂溪,流水淙淙,鸭群戏水,石墩成阵,槌衣声声。岸上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
- 挂膀岩
挂膀岩距翡翠长廊二公里,与仙寓洞隔竹海大峡谷相望,从翡翠长廊右侧的公路前行可到达。远观挂膀岩,恰似一条出海蛟龙,飞腾于丹崖赤壁之上。悬崖上有蛟龙洞,朝阳洞、桃园洞、猴子洞、水帘洞、仙女洞,组成了绚丽多彩的洞穴群。 蛟龙洞 依岩蜿蜒,好似刚刚游出竹海的蛟龙,昂首摇尾在丹崖上,呼风唤雨吞云吐雾。洞外,奔腾湍急的谷底流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洞内的摩岩浮雕,线条虽然简单,但十分逼真。新建的石桩铁链护栏,全部在峭壁边缘。依栏而立,惊险万分。倒塌的石门、石牌坊上也有粗略的图案和花纹。岩上的藤、树倒挂掩映,蛟龙洞就更加古幽迷离。 桃源洞 洞长300多米,宽8米左右。里面有古寨墙残迹。岩下千尺丹壁在阳光下辉煌绚丽,岩顶下盘的树、竹、藤和蕨箕草掩映了洞口,远处很难发现。 水帘洞 一道瀑布从山上顶奔流而下,被洞上的岩石挡住,散满洞口,泻下悬崖。洞中的寨墙上长满了厚厚的苔藓。岩壁上可见明朝诗人周永隆题的诗:“洞门开凿自何年,深谷高陵几变迁,唯有水帘流不去,至今常挂翠岩边”。
- 海中海
海中海位于翡翠长廊至仙寓洞景区公路的左侧,是仙寓洞景区的第一个景点。 海中海原是竹海山上一个比较低的槽谷,后筑坝形成一个湖泊,于一九九八年三月对外开放。湖泊面积约60亩,湖面空旷开阔,俨然茫茫竹海中的一个“海子”,故名海中海。 在景区公路上,远远地就可看见海中海的大门。大门按川南传统牌坊式样建造,给人以高大、古雅之感。 “海”的周围有游山道,可绕湖一周。红色的砂石路道上,一面是碧波荡漾的海子,一面是挺拔伟岸的楠竹,景色迷人。 站在“海”的大堤上放眼远眺,湖水明净清澈,远处翠绿的小岛,把宽广的湖面分成两半,伸向苍莽的竹林中,显得深邃幽远,渺然迷离。 乘上楠竹扎的竹筏,荡舟湖心,绿竹倒映,天高云淡,心旷神怡。 海中海位于翡翠长廊至仙寓洞景区公路中段的左侧,为一人工湖,面积约60亩。湖中翠竹摇曳的小岛,将湖面分为两半,碧波荡漾。湖上可划竹筏;湖边设有茶馆、饭店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