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云南
    畇町王庙
    • 畇町王庙
    • 畇町王庙(亦称土主庙),位于秀山北麓公园坊上数十米处,是秀山古建筑群建筑年代最早的寺庙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九三七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讨伐大义宁国的杨干贞时,普在此地祈神护佑出师顺利。出师后,果然势如破竹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后,段思平重修了此庙。明、清两代曾以修缮,一九八五年又作了部份的修缮和扩建,今为一进两层四合大院。 畇町王庙正殿石基高1.42米,三开间,面阔13.1米,进深9.5米,通高10米,用柱18根,抬梁式木构架,一斗二升二迭大型斗拱支承前檐屋架。整体形貌古朴庄严,雄伟。 一九八五年扩建时,扩宽和加高了前殿并在前殿左前方临县城处新建一长廊,正前方空地辟为老年人娱乐健身的场地。每日清晨,数以百计的离退休老人或悠闲地面临县城依拦而坐,品味新时期的气息;或数人围桌,品名对弈,因"楚河汉界"争得面红耳赤;或神彩奕奕地手持宝剑、羽毛球拍结双在场中锻炼……。 昔口求神之地的 畇町王庙,今已成离、退休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真乃古为今用,其乐无穷。


    阿卢地
    • 阿卢地
    •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观特色:丽江三宝纳西古乐:其中《白沙细乐》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词曲音韵。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字。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秀美景色:古城倚玉龙雪山雪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势,环绕古城的三大水系从玉龙桥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桥、木石桥,又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从而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风味美食:纳西语称米灌肠为麻补,由糯米或饭米、鲜猪血、猪大肠、姜末、五香粉、食盐、味精等灌制而成,是一道纳西族传统美味。鸡豆凉粉...


    阿庐古洞
    • 阿庐古洞
    • 阿庐古洞位于泸西县西北2公里处,距昆明200公里。阿庐为彝语,意为有山有水的山洞。明代徐霞客所考察的泸源洞,即指此洞。阿庐古洞主洞全长1300米,上为旱洞,下为水洞,旱洞由四十余个厅堂接连而成,石钟乳景观壮丽多变。水洞为1500米的地河,河水清澈,流速缓慢,行船可饱览两岸美妙奇景。出洞后,乘缆车进入长380米的碧玉洞,洞内钟乳石晶莹透明,如碧如玉。洞口有阿庐洞记之碑,记载明代对溶洞的考察


    阿路龙景区
    • 阿路龙景区
    • 位于叠虹桥景区西北约10公里处,在南盘江另一条支流马蹄河上游。阿路龙为河谷风光景区,景色秀丽妩媚,又以发现秦汉的古彝先民崖刻而著名。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
    •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
    • 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红河县,面积14756公顷,以保护常绿阔叶林为主的自然环境和栖息林内的珍稀动植物为目的。阿姆山植被特点是处于云南东西部南亚热带植被湿性和干性阔叶林的交汇处,水平分布较明显,保存着较大面积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一个呈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阿诗玛
    • 阿诗玛
    • 云南昆明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知道彝族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吗?知道歌剧《阿诗玛》吗?阿诗玛就是她们共同的家乡。阿黑和阿诗玛勇敢的斗地主的故事更是在当地源远流长。


    阿佤山云海
    • 阿佤山云海
    • 云海是西盟县阿佤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冬春季节,阿佤山夜间辐射却强烈,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导致了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覆盖着沉睡中的山谷旷野。太阳出来后,云海变得绚丽多姿。开阔的地方,如激浪翻滚的波涛,狭窄的隘口,若飘逸晃动的白练。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偈舢板,荡漾于云海波涛之中。时近中午,气温升高,这时云层开始急剧地翻滚、奔涌、群山、云海时隐时现,极目之处,气象万千。佤山云海自午夜形成一直到次日11时以后,才渐渐消散。 在勐坎观看佤山云海,另有一番景致。乳白色的云雾,时而像一层层轻纱覆盖着册峦村寨,时而似波涛翻滚的海浪拍打着岸边,时而像垂帘瀑布直泻江河玉潭,时而又似弹弓飞起的银棉花絮。佤山云海,真的是变化万千,甚为壮观。而在那云开雾散之后露出来的佤山龙竹、梯田、青松、芭蕉树和竹楼村寨,在巍峨的群山之中,更加显得清新秀丽。


    哀劳山
    • 哀劳山
    • 景东县漫湾——哀劳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漫湾、哀劳山杜鹃湖、无量山荒草岭、大朝山、锦屏、仙人寨等六片和安定至漫湾一线组成,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该风景区因地处南北地质地理的重要分界线上,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展示出独有的自然风光,使其景观具有“神奇的自然博物馆”的美誉。 景东县距昆明520多公里,昆明疙瘩汽车客运站有班车前往。


    艾思奇故居
    • 艾思奇故居
    • 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帮居位于县城南5千米的和顺乡水碓村,系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房。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建于民国8 年(公元1919)年,是艾思奇之父李曰垓任云南民政、司法两司司长及矿物督办时所建的新居。 艾思奇(公元1010—1966年),原名李生萱,生于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青年时代,两次东渡日本求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任教,1955年任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党委常委、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9年任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兼哲学研究室主任。 艾思奇毕生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哲学著作,发表哲学文章360余篇,为我国著名马列主义哲学家。 1984年腾冲政府将艾思奇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陈列展出大量图片实物,展示艾思奇生平及其光辉业绩,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该故居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南长官司署故址
    • 安南长官司署故址
    • 位于蒙自县老寨乡老寨村大黑山西麓。元代置舍资千户所于此,因地近交趾(今越南)改安南道防送军千户所,以御交趾。明初,土司那由以其地归附,置安南长官司,授那由副长官,为临安府所辖九长官之一。明正德八年(1513年)土舍那代作乱被诛,省归新安所御千户所管辖,天启元年(1621年)王弄山长官司土目沙源阻击交趾进犯有功,复设安南司,沙源又以屡建军功升擢宣府使。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子纱定洲叛乱,顺治五年(1648年)大西军李定国于阿米洲佴芹擒沙定洲而诛之。故址现存覆盖式柱础六个及残砖瓦堆。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 景点TOP5
    • 泼水节观礼台
      • 泼水节观礼台
      • 位于景洪城东北面的澜沧江边,采用傣族式建筑,房顶盖有闪闪发光的琉璃瓦,梁檐上贴有傣家人喜爱的各种花鸟动物,整栋楼房小巧玲珑、精致美观。每年4月中旬都要在此召开庆祝“泼水节”纪念大会,数万群众在这里观看划龙船、放高升、放气球、放水灯和文艺节目,同时这里也是中外宾客观赏庆祝活动最理想的场所。

      小江泥石流
      • 小江泥石流
      • 小江是金沙江南岸支流,全长138.2km,河谷谷底宽15-50m,两岸悬崖陡峭,相对高差1000-2000m,水流落差909m。由于江两岸岩层结构松散,加之河谷两岸植被稀疏等原因,使这里易形成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小江泥石流发育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共有泥石流沟113条,尤其是蒋家沟泥石流,有大小冲击沟178条,常有“声喊则碎石崩流”的奇特现象。小江泥石流爆发频繁、规模大、类型全,冲击扇面保存完整,是举世罕见的自然奇观。频繁多发的泥石流冲击,使这里形成了如戈壁、河流、沼泽、流沙、沙滩等别具特色的道路,同时又具有沙滩下陷、酷热和热带雨林沼泽、泥泞的难度系数,是汽车、摩托车越野赛的天然赛道和自驾车户外野营的天堂,有“中国泥石流汽车越野赛道”的称号。

      竹元文昌宫
      • 竹元文昌宫
      • 竹元文昌宫位于弥勒县竹元镇北文笔山,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后几经重修。竹元文昌宫建筑群依山而立,坐东向西,逐级升高,甸惠渠沿山环绕其间。文昌宫建筑物有大门、正殿、两耳、配殿楼房、五经楼等。北侧有八神庙相连,有前殿、正殿及两庑,分别为硬山顶和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殿后山顶还有青石建筑的字纸库、文笔塔等。1983年公布为弥勒县文物保护单位。

      茨中天主教堂
      • 茨中天主教堂
      • 与佛教并存于迪庆高原的天主教同样拥有虔诚的 教徒,就是澜沧江边的茨中天主教堂,每周六、日,附近茨中村的傈僳、藏、汉、纳西等民族 的信教群众,便到教堂用藏语诵经、做弥撒。茨中教堂为法国传教士于1909年所建,至今仍保留原貌,教堂前的葡萄园依旧飘香,教堂的建筑富有异国风味,但又明显融汇了藏、汉等中国 民族建筑的艺术特色,它虽地处偏僻的高山峡谷之间,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宣威东山
      • 宣威东山
      • 在宣威6069.88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乌蒙山脉绵延南北,境内一座座突起的山峰,层峦叠翠,显示着高原的风彩,一个个平坦的河谷坝子,土质肥沃,五谷飘香,有着江南的绚丽。 每年3-4月满山数十个品种的桂鹃花如潮开放,满山火红的景观和野生松茸的采集与品尝使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明珠璀灿:风景独秀的东山公园、风光旖旎的宛水公园、横跨天堑的四里座桥上桥、腊龙河吊桥、鬼斧神工的来宾龙洞,令游人心旷神怡;尖角洞的古石器、古陶器,保留完整的古驿道、“诸葛营”、“古战场”、“古炮台”、“烽火台”,红军战斗遗址及革命文物陈列馆,是专家、学者、游客探奇寻古、考察求知的极好景观。 宣威东山公园,位于宣威城东5公里的东山山腰,景区主要以东山寺、海会塔和革命烈士陵园组成,是省级旅游风景区。 东山寺又名松鹤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原寺主要建造在悬崖峭壁上,后因多次大火,经多次修复之后,现原悬崖寺庙已仅残存部分,主要寺体已迁至山腰那块神奇出现的平地上了。寺内古木森森、庭院重重,又有清泉喷涌,于山腰峭壁之上有平地、清泉,实为一大奇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