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圌山塔
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江苏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 宝华山
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约2公里的宝华山上。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 既小又僻。原来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至于山门较小,是因为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将山门造小使僧人不能随便进出,也可避去尘俗烦扰。
- 宝塔山公园
宝塔山公园又称中日友谊梅樱园,地处镇江古运河风光带的鼎石山上,建于1994年4月,规划面积为12公顷,现已建成6.7公顷。公园古朴、典雅,假山清池、亭台楼阁、曲径小道、树木花草点缀其间,使公园成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作为中日友谊梅樱园,宝塔山公园同时还是镇江市外事活动的主题公园,园内遍植镇江七个国际友好城市的市树市花,有中国的梅花、日本的樱花、美国的玫瑰、加拿大的红枫……园内建筑也极富特色,既有中华园林格调,又有日本园林风韵,主要景点有僧伽塔、龚自珍诗碑、学子亭、红梅阁、楠香亭、祈天池、樱花小筑……公园的最佳游玩季节为2月至5月,早春时节园内数千株梅花竞相怒放,千娇百媚,婀娜多姿,满园一派春色,是游人赏梅的最佳去处。每逢四月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满园的樱花盛开,一串串樱花犹如彩色的铃铛悬挂在枝头,整个公园都淹没在花的海洋里,到宝塔山公园赏樱已是人们的一大乐事。
- 丹阳市陵口
陵口在江苏丹阳市陵口镇东南隅、是南朝齐梁两代陵墓入口处。齐梁两代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王子公卿谒陵,都从秦淮河上溯破岗渎,过二十四立隶到丹阳,再从陵口进萧港至各陵。有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齐武帝萧欧景安陵、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齐明帝萧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以及金家村和水经山村失考墓等。墓曾遭盗掘或破坏,现在遗存的仅是墓前的一些石刻,其中有神道石柱、石麒麟、石天禄、石辟邪等,是一群精致而又宏伟的石雕艺术。南朝陵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丹阳市万寿塔
万寿塔位于江苏丹阳市东云阳镇宝塔湾。原名万善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1987年修塔顶时发现明崇祯十年(1637年)铸文,刻有“万善塔”字祥。后改名万寿塔。是一座木檐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7级,塔总高46.65米。塔身外八形,室内为方形,上下交错。塔内方室四面各开一门,外八面间隔一面开一门。第五层八面各开两个长方形龛洞,第六层塔室下中竖立一根塔心木柱,经第七层,直至屋顶。1985—1987年进行全面修缮,恢复了该塔明代风貌,成为目前古城丹阳最高标志。
- 丹阳延陵季子墓碑
延陵季子墓碑在丹阳市延陵镇。此碑始刻于何时无考。现碑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重摹上石。季子名礼,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子。长子诸樊为王,欲以兄弟传国,诸樊死传弟馀祭,馀祭死传馀味,馀昧死欲传季札,季礼不受,让给馀昧之子僚。季札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死后立庙奉祀。 据唐人记载,原有三庙,现只存南庙,庙后为季号墓,庙前立有“呜呼有吴廷陵君子之墓”碑。世称十字碑,相传为孔子所写,古人考证原碑只“呜呼有吴君子”六字,是古篆,“延陵之墓”四字是方篆,两者不同,怀疑是汉人篡人。唐、宋以来层次翻刻。碑高2.45米、宽1.07米,圆首。十字分两行。左、右、下都有唐人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