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燊海井
最令盐都人引以自豪的,是这口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钻井技术之上,堪称世界之最。这口井座落在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14吨盐的燃烧。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海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都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年之后,美国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钻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从井里采出1.8吨多的井油。由此看来,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具有昭著于世界的聪明才智。燊海井的开凿,不仅揭开了这块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地区的秘密,而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视管纵横,云蒸雾蔚,一派井盐生产的繁华景象。燊海井灶几度更名,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的这些深井,到后来卤水量逐渐减少,乃至枯竭,然而天然气层却“取而代之”,源源为断,日产8500立方米。人间沧桑,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海井因产量减少,压力不足而停产。后来安了抽气机,用管子抽气,将气送到灶房,供现有八口圆锅煎盐之用,每班有几位盐工操作,班产量原盐两吨左右。1988年,燊海井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井灶修葺一新,恢复了当年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熬盐的真实情景;保留了那巍然挺立,用一根根圆木、蔑索捆制而成的、高达18.3米的“天车”;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在碓架上一脚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这座古盐井的旧遗迹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自贡市燊海井盐史公园由原燊海井和燊海公园融合加以扩建布成位于于自贡城市中心区西北缘,周围有四条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与内宜高速公路相连,并处在自贡恐龙王国公园、彩灯公园、西秦会馆等旅游线上,位置适中、交通便捷。公园南北宽500-700米,东西长约1700米,规划总用地为100.45公顷,是自贡市重点旅游工程。
- 彩灯博物馆
自贡彩灯公园坐落在中国.四川自贡公园路6#,始建于1923年,解放后改名为自贡市人民公园,于1988年改名为自贡彩灯公园。 自贡彩灯公园坐落在中国四川.自贡公园路6#,位于自贡市中心,占地面积10.3公顷,其中水面0.75公顷,是一个集园林、动物、游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近年来,彩灯公园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历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举办场地。也是举办各种游园会、花会和展示展销活动的会展中心。 1999年至2002年,彩灯公园曾先后举办了\"\'99世界风情游园会、\'99自贡金秋彩灯花会、\'2000国庆金秋游园会\"、\"自贡首届花卉盆景展销会\"及\"中国历代帝王、大型七彩花卉展\"等大型节庆活动,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180多万人次。山在水中央,水在山中央,两山夹一湖的自贡彩灯公园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中国彩灯博物馆\"、有川南独特的园林景观;动物园内狮虎长啸,群猴嬉戏,孔雀开屏,百鸟争鸣;游乐区有惊无险,妙趣横生;绿荫楼、欣然园茶楼、餐厅、小卖部、摄影部应有尽有。
- 彩灯公园
自贡彩灯公园位于自贡市中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10.3公顷,其中水上面积0.75公顷,是一个集园林、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自贡灯会本地举办的主要场地。彩灯公园始建于1930年,取名“滏溪公园”,1941年更名为“慧生公园”。1950年更名为“自贡市人民公园”。1988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划归自贡市灯贸委领导,更名为“自贡彩灯公园”。山在水中映,水在山中央,“两山夹一湖”的自贡彩灯公园风光漪丽,美景如画。坡缓宽阔的南山雄踞着造型别致、古朴典雅的“中国彩灯博物馆”;鸟语花香,绿树茂密的北山坐落着风格奇特、扑朔迷离的“魔幻城”。人工湖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游乐区有惊无险,妙趣横生;盆景区内二十二米长的璧雕盆景《大江东去》气势恢宏,立意深邃。
- 长山岭硅化木
长山岭硅化木是1983年9月底,由采石工人采石时发现的,一株长达23.3米,最大直径为1.3米,小的分枝有10个,小的一株长13米,最大直径为1.08米。经初步鉴定,长的一株可能为银杏类,小的一株可能为松杉类,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在这一地区的大型乔木。两株硅化木的硅化程度高,质地坚硬,比重较大,年轮及纤维物质结构很清晰,大的一株上部含炭质较高,表层保存稍差一些。这两株硅化木埋藏在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纪下沙溪庙组底部砂岩之中,产地和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相毗邻,而且同属于一个地质构造单元,因此,对研究中侏罗纪时期自贡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以及与恐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研究自贡地区的地壳变动,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因而有人把这种记录沧桑变化的大型硅化木,称作“大自然的纪念碑”。
- 大安寨
大安寨是在咸丰十年,李、兰义军攻入自贡地区时,由富顺知县胡汝开提出,大盐商王余照约集陈南、黄怀献等聚众修建的。 寨成后,土垣高二丈多,下砌石脚墙,有一丈厚,上覆瓦屋,周长近三里。后来,为解决用水问题,还修筑了九安寨,两寨紧连,互为犄角,实际上是一种子母寨。在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以后,李、兰义军曾数次攻打大安寨。 其中最激烈的,要算1861年6月、7月的一次。义军周绍涌部十多万人连续攻打大安寨,在地形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义军英勇顽强,冒矢石、拾云梯,甚至头顶板桶、方桌发起强攻,王郎云组织的地主武装也拼死抵抗,扼守寨门,一时箭若飞蝗,炮石横飞,杀声震天,战斗空前激烈和残酷。义军曾击毙王朗云的侄子王余坨,后因清军援军赶到,义军恐受夹攻,迅速撤离。
- 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
恐龙埋藏厅面积约1900平方米。在高低错落的岩石上,裸露着千姿百态的各种恐龙化石。这个巨大的发掘现场是一个绮丽无比的远古动物世界,这里是研究恐龙等古生物自然奥秘的理想基地。 全世界已发掘的恐龙化石,仅有约五分之一属于侏罗纪(多为晚期),缺少侏罗纪早、中期(恐龙由原始到进化演变的关键时期)的化石,而大山铺恐龙化石则主要属于这个关键时期,填补了恐龙研究资料中的薄弱环节。
- 飞龙峡自然风景旅游区
飞龙峡位于自贡市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农团山区,距城区18公里,因峡谷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而得名。农团尖山自然风景旅游区以林地和湖光山色为主要特色,景区内有7个主要景点,分别是:尖山湖、农团山、狮子湾卢德铬故居、永安古镇、开后宫、何乐祠、金银湖……
- 富顺烈士陵园
富顺烈士陵园位于富顺五府山。建于1957年,面积23304.5平方米,内有烈士纪念塔、碑、馆、墓塔等建筑物,馆内刻有975位烈士英英名,1989年4月28日,自贡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市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
- 富顺千佛寺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富顺县城玛瑙山中岩,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 1 0 0 余年,岩上凿巨佛一尊,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 9 8 8 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殿宇宏敞,气势雄伟,金壁生辉。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好胜地,寺内豆花斋和素席,更是遐迩闻名。 热情欢迎海内外文化、教育、宗教界等人士前来观摩、考察、游览或共同合作。
- 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元代文庙改称"先圣庙"。至大四年(1311),富顺知州任显忠,建立戟门,安置礼器,补修大成殿,为两庑里栅栏。英宗时期,县佐王纳速建御书碑亭。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诏天下立学育士,改先圣庙为"先师庙"。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知县钟铉重整庙坛,兴建学校,砌石泮池。以后又经8次修补和小增建。明成祖永乐年间始称"文庙"。此后,文风日盛,教育事业发达,入学中举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会试,中进士者达139人,占四川省进士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因而获得"才子甲西蜀",富顺才子内江官"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