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顺西湖
富顺西湖位于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特别是扁舟游艇,荡漾湖中,曾留下古代多少趣闻轶事。明代状元杨升庵,因得罪皇帝,流寓云南,特绕道富顺,拜望好友熊过。曾泛舟西湖,饱览西湖秀丽景色。但见荷菱菰蒲,蔚然苍翠,红绿相映,二人痛饮舟中,豪情不减当年。时至斜阳薄暮时分,杨升庵见熊过九岁的儿子熊敦朴聪明伶俐,一直跟随左右,便有感而发,出一联考他,上联是:”落日沉萍实“,熊敦朴略加思索,立即对道:”回风动藕船“。杨升庵大喜,高声赞道:”真翰苑才也!“后果中进士。清朝,县人刘光第畅游西湖,感慨万千,曾写有一首七律,《咏富顺西湖》。古时曾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从刘光第诗中即可见一般。然而,由于历代居民围湖造田、建屋,尤以明正德年间,建筑城墙,湖面一般隔于城外,城内湖面大减。但直至清朝末年,湖中仍保留有楼台亭榭12处。到了民国时期则损毁殆尽。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枝明镜底;水绕三亭桥连九曲游人皆入图画中。”凭栏眺望,湖中荷花,或红荷垂露,盈盈欲滴,或白荷带雨,皎洁无暇,有的刚露水面,含苞待放,碧叶叠翠,青盘滚珠。岸边杨柳垂青,微风吹拂,荡起丝丝轻柔,令人神清气爽。更兼西湖周围的名胜古迹,令人目不暇接。西湖之北,有郁郁葱葱的五府山,山顶擎着红五星的烈士纪念塔巍然挺立,刘光第墓亦在其山;湖东至湖西,有清代著名学者、富顺知县段玉裁的读书楼旧址;有新建的西湖影剧院和临湖的钟鼓楼;西湖之南,有宋代易学大师李见功书的读易洞;西南面有全城众山之宗的钟秀山,山上林木苍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唐代修建、宋代扩建的著名古刹资国寺遗址,人称罗浮洞,洞内有宽敞空阔、冬暖夏凉的水帘厅;中岩有新建千手观音殿,香火鼎盛,信徒不绝。荡舟西湖之中,可从读易洞侧或蟾嘴前,绕过九曲桥、红蕖榭,经碧波亭,穿龙风桥,达湖光亭、花园湾,穿行于荷花绿叶丛中,遍赏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 富顺迴澜塔
迴澜塔位于富顺县邓井关镇锁江村大佛岩上,座西南向东北,俯视奔流不息的沱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建,取韩子“障百川而东之,迴狂澜于既到”而得名。 四周围墙环抱,占地1450平方米,条石建造,高3.1米,边长14米,垂代式踏道12级,四周有石栏板,攒尖宝珠顶。县志载:高一十七丈九,约59.16米。底层直径11米,门为上弧形,两侧时刻首联乃知县陈长墉撰书:“玉塔崇隆永作江阻砥柱,金城映带障回雒水波澜。”次联是县人进士张震书:“佛顶观园光收来德水高千尺,仙云归洞口不放烟波下五湖。” 每层正面有题刻,从下至上分别为:迴澜塔、永镇江阳、西南一柱、岳峙澜亭、富育四新、云蒸霞蔚。七、八、九层太高,字迹部分剥落,直观不易看清。各层均有七孔园形窗,从塔内螺旋踏道拾级而上,不仅可以观赏各层的镇河神像,而且还可倚瞭望。 登临顶层,万千景尽收眼底,俯瞰大地,真有“凭空御虚”之感。若是天高气爽、纵目远眺,北面可以看到自贡境内的盐井天车,南面可望见泸州的方山,东观富顺县城高楼耸立,鳞次栉比,西览丘陵起伏,云烟缭绕,让人舒怀悦目,心旷神怡!夏秋之际,更是奇观,每当夕阳西下,崇隆的塔影倒映对岩山峦,恰似高坝巨堤横锁千里沱江,故尔习惯叫它“锁江塔”。 1982年7月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高石梯森林公园
高石梯森林公园总面积182.13公顷,一九九三年被省林业厅审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地貌奇特,巨石、奇峰、沟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区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观。高石梯自然风景区早在清光绪33年被基督教会华西教区作为外国人在四川的四大避署胜地之一。主要景观有:九霄顶——天鹅抱蛋九霄顶系最高峰,也是旅游中点,群山不抱,重峦迭嶂,有大小山峰30余个,远望九霄顶像,一朵菌菇,又像一只撒翅伏臣,正在孵蛋的天鹅,俗称“天鹅抱蛋”。在顶峰半岩坡边,曾挖出“天鹅蛋”卵石,大小不等;大如箩筐,小似橄榄球。“天鹅”正面,有一座红石岩,侧视其形酷似一只“癞格宝”,正“蛙视耽耽”地,面向“天鹅”,欲伺机偷吃“天鹅蛋”。双狮拜象——高石梯北端的“老林口”,树木繁茂,地势险要,山形奇特。其中有两座山形似狮子,一座像笑罗汉一座像大象。远看,有如笑罗汉领着两头狮子,朝向大象顶礼膜拜,称“双狮拜象”。石笋凌空——“鹅公颈”下有一人凿洞,穿越而过是一条山沟,两边悬崖峭壁,山高势险,沿沟梯田,颇有“洞外桃源”之感。沟底,一峰矗立,刺向蓝天,人称石笋山,沟名“石笋沟”。相传大象以笋为食,石笋应象而生。石笋上有一株红杜鹃,春末夏初,红艳如火,极为壮观。杨泗岩——与石笋沟隔沟相望,半崖上凿洞穴四室,壁嵌有清代碑刻六块,乡民立杆点天灯的残痕犹在。传说从峨眉山飞来一尊木质神像,名杨泗,能征善战。乡民为保地方安宁,凿洞建庙,安放杨泗将军神像,故名“杨泗岩”。一条羊肠石级,全靠脚蹬手爬才能进入岩洞。
- 贡井天池寺
天池寺坐落在自贡市贡井区艾叶乡竹林村,寺前有久负盛名的大公井遗址,寺后有天心窝山,寺左有尖峰岭山,寺右为云盘山。该寺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天池寺内因有一大池,故名天池寺。天池寺周围建有一丈多高、三尺余宽的石砌围墙,墙上游人通行,可饱览贡井地区风光。寺前有一株百年黄桷树,浓荫覆盖,益增古朴幽静气氛,寺内松柏、槐柳成林,还有一种傲春树,春天枯萎凋零,冬天青枝绿叶,游人非常惊异。天池寺正殿为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有站佛。有八百斤重铜钟和五尺长大鼓,两根大柱上金龙缠绕。大雄宝殿后面是佛殿有十八罗汉、观音、普贤、文殊数十座菩萨像。大雄宝殿左边是纯阳殿,再右是观音堂。观音堂后面是三宝殿,三宝殿楼上是藏经楼。大雄宝殿的右边是白马殿,与纯阳殿遥遥相对。大雄宝殿的右角是方丈、执事和尚禅房,幽雅别致,寂静无声。禅房天井周围名花飘香,异草吐翠。大雄宝殿、纯阳殿、白马殿之间有一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红色荷花浮游池内,是佛门居士放生之地。大雄宝殿右角还有两个水池,有红白二色荷花,昔称:荷花争艳、三潭映月。
- 桓侯祠
桓侯祠位于自贡市区中华路口,俗称张爷庙,又叫张飞庙,临街而建,并且建在一处小山坡的路坎边上,因此人们进去必须登坡仰视,加之大门板上线刻的张飞像,怒发横眉哦,雄姿英发,使人肃然起敬。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末年初烧毁、同治年间重修,并在同行中商议“每宰猪一支,按行规抽钱贰伯文”,经过众人的缁铢积累,终于在光绪元年(1875)年落成。门楼为单坡式的山门建筑,其徒然壁立的山门,被飞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顶和歇山式弧型风火墙赋予了动感,加上门上的浮雕和彩绘更显得生机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门匾有“桓侯宫”的字样,在大门两边的石匾上还刻有一幅对联“大义识君臣想当年北战东征单心克践桃园誓;功丰崇庙祀看今日风微人住寿世还留刁斗铭。”在门厅之上为戏楼,其两旁辅以两层楼底册回廊,从天井拾级而上便是正殿,正殿为五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面是当年供奉张飞神位的地方,而今虽无神像肃立,香烟缭绕,但仍显得有几分神秘、几分肃穆。桓侯宫是一座封闭式环状建筑,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一个斜坡上,故游客穿门过廊均需拾级而上,给人步步登高之感,并且桓侯宫的建筑面积只有1300多平方米,建筑师在如此小的空间里安排了那么多的单体建筑,并且没有拥凑、繁琐之感,的确显示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巧。桓侯宫的戏台、钟楼鼓阁均造成歇山卷棚式屋顶,这种屋顶式样,过去在民间使用很少,特别是在自贡这样的南方地区,因此,显得独具风采,气度不凡。桓侯宫整个的装饰也特别考究,屋顶和轮廓线的部分都用泥塑和浅浮雕装饰,并施以彩绘,用瓷片装饰,晶莹剔透,十分漂亮,在台口楼沿还饰以木雕栏板,柱础用石刻。在数米的楼沿板上就刻有戏剧场景18幅,其中仅人物就多达184人,还有大量的北京配饰,并且这些雕刻都做工精细,状物拟人皆栩栩如生。桓侯宫既是当时屠沽行业祭祀奉神的会馆,也是他们维护自己利益,决议重大事项的场所。
- 金花桫椤谷
位于荣县城西南48公里处的“金花桫椤谷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有省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植被保存完好的万亩森林、千亩红岩湖、千亩优质梨基地及桫椤、钟乳石、瀑布等景观。 桫椤距今有三亿年历史,属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桫椤是远古草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也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气候难得的“活化石”。金花“桫椤谷”现存有16000多株桫椤树,成片的桫椤生长在幽谷之中,成带状分布,植株一般高2至3米,最高的达6至7米。桫椤树形美观,叶如凤尾,有的独自成株,有的两三株并在一起生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壮美的景观。 恐龙缘何灭绝至今是个谜。尽管科学家们跋山涉水搞研究,也很难揭开这一谜底,尽管美国好菜坞投巨资推出科幻大片,如《侏罗纪公园》等,所演绎的只有一时的轰动效应。上亿年来,桫椤如何躲过寒冷的冰川期,生机勃勃地长在金花这片神秘的山谷,同样是个谜。 据“桫椤谷”公园开发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拟在5年内,投资2亿元,将“桫椤谷”生态旅游区初步建成国家级综合性生态旅游圈。同时,逐步完善现代旅游吃、住、游、购、娱五大要素配套功能,实现滚动发展。对峡谷内的景点建设,他们根据桫椤生长的背景,营造远古风格,准备购置100余条仿生恐龙,安置在谷内不同景点,配上声、光、电效果,烘托逼真场景。
-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
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荣县所辖的金花地区,毗连健为、宜宾两县,占地7平方公里。为省级珍稀植物自然保护区、1987年定为四川省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金花、四方井沟、响滩子沟一带的深谷中,在长4公里、宽100米的地域内,成片分布着3300多株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古老子遍植物树蕨。这种树蕨最高的3米多,树径20厘米,叶长4米,枝叶繁茂,树叶状若凤尾,形态美丽,阳光照射下,尤显婀娜多姿。区内蕨类植物多达120余种,成带状生长分布,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的珍贵实物。金花地区层峦迭蟑,山势雄奇,多处悬崖峭壁,沟深谷险。谷底流水潺潺,植被丰茂,灌藤交错,红岩绿树,景色绮丽。红岩水库碧波浩淼,水天一色。石人峰、一线天、九桥十八洞,奇观异境,引人人胜。
- 恐龙灯会
中国彩灯,饮誉古今;自贡灯会,久负盛名。勤劳智慧的自贡人民,不仅将无与伦比的井盐技术奉献给了世界,而且将美仑美奂的彩灯工艺贡献给了人类。 在千百年来广布年节灯会的神州大地上,自贡灯会脱颖而出,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风采,赢得了“天下第一灯”的美称,使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名播四海。 自贡地区的年节灯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灯的习俗,延至清代即有“狮灯场市”、“灯竿节”;到二十世纪初,又渐形成节日的提灯会,更有放天灯、舞龙灯、戏狮灯、闹花灯等活动。从而发展为集地区民风民俗之大成的会节声闻海内。 新中国建立后,自贡一度中断的春节灯会得以恢复,重放异彩,至今己先后举办了七届迎春灯会和六届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声誉日隆的自贡灯会成为国内与哈尔滨冰灯南北交相辉映的最具代表性的灯会。自贡灯会以文化品位高、灯彩精品多、艺术特色鲜明、灯会场面宏阔著称。满目灯山光海、珠阁琼楼、叠玉堆金、流光溢彩;更有鸟啭莺啼、龙游凤舞、灯景交融、辉丽迷离,组成灯彩的大观园,灯光的交响诗。流连在灯廊灯亭中,倘佯在灯树灯花下,使人步入梦幻般的境界,“年年当忆今宵”。
- 龙凤山公园
以自然风景为特色的山林公园。因山而名。原名龙峰山,80年代初地名普查时更名为龙凤山。位于市中心区交通路北侧,南临釜溪河,北倚解放路。占地120亩。1930年,自贡市政公所将位于街衢门户、山高石奇、植被茂盛的龙峰山选定为公园。1944年国民党副委员长冯玉祥莅临倡导爱国献金运动,其“还我河山”题词即镌刻于此山南麓石壁。1959年7月,自贡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建设龙峰山公园,连续多年组织市民上山植树,绿化全山。1984年后,公园建设加快。人事眺望,南览滨河绿带,林木翁郁。惨篁万竿;北瞰市区建筑,起伏有致,鳞次栉比。林间“群鹿”、“龙凤”园林雕塑野趣横生。园东地势平缓,乔木林叶茂林深,幽静可人。中部露天茶室、游乐园互相毗邻。成片紫薇、樱花更增添园林景色。西部山峰陡峭,岩石嶙峋,古树苍劲。龙凤山公园是城市中心的绿色明珠,风格粗犷,自然天成,游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