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景点> 四川> 自贡
    牛佛古镇
    • 牛佛古镇
    • 牛佛镇位于富顺牛佛区,素有“九街十二巷”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下附一传说:     沱江静静流淌,绕牛佛镇蜿蜒而去。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这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嬉戏游弋。家家户户的闺女面若桃花,十分可人。有一年,皇上选妃,来到这座江边小镇挑选美女,准备次日入宫。不料夜里天下大雨,沱江河水暴涨,顷刻间便淹没了小镇。这时,上游飘来一头牛,几个后生见了,速将老小扶上牛背,这牛驮着人游向对岸高坡上。当人们安全转移后,牛不见了,江边坡上却多了一座大山。小镇人为了感谢牛的救命之恩,从此将小镇取名“牛儿渡”,对岸那座小山称作“牛王山”。整日香火缭绕。大家都说,那牛是玉皇大帝派来振救灾难中的小镇人的。   清朝年间,一个叫李短裤子的与清军对仗失败了,退到牛儿渡安营扎寨,建都称帝,因此牛儿渡又更名为“牛佛都”。   牛佛寺座西向东,江水西来东去,一叶叶渔舟漂浮江面,如诗如画,远眺群山起伏,视野宽阔,是游人“余地又回头”的旅游胜地。


    农团生态旅游风景区
    • 农团生态旅游风景区
    • 农团生态旅游风景区地处自贡市区西南边缘,距自贡市区18公里,交通、通讯十分便利。风景区内均属深丘地貌,一般海拔400-480米之间,属岷江流域越溪河水系溜根河的发源地。乡内属大陆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润凉爽。多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36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摄氏度,平均日照1106小时,平均无霜期300天左右,年降雨量1100余毫米。全乡总面积23.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耕地少,林地和宜林地占主体,全景区现有林地2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已达70%,林大多为混交林,以马尾松、杉、柏、樟、楠、油茶、杜鹃和竹类为主,有植物品种300余种,林间鸟兽达200余种,白鹤、野鸡、猫头鹰、山鹰、野兔、野猪、野猫等国家保护鸟兽常在林间出没。全乡范围内无污染企业,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自然人文景观各具特色。1999年6月,经省、市有关专家考察评定,批准农团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地市州级生态示范区2000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潜力极大。近年来,农团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在市、区的支持下,已着手规划,开发海湾资源,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已完成农团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共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个大类六个小类五十个景点。一级自然景点8个,二级自然景点12个,三级自然景点9个,一级人文景点2个,二级人文景点8个,三级人文景点11个,有湖平如镜、水曲如龙、静影沉壁、翠色浮空、幽深曲折、引人入胜的飞龙峡,有尖削的印把山、陡峭的箱子岩、奇异的老鹰岩、壮美的锣鼓山、狮子山、神秘的穿山洞、道士洞、象鼻洞、猪嘴洞,还有险要的保安寨、大寨子、清幽的长恩寺、草堂寺、玉潭寺、九重寺。景区内还建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李仲权烈士、卢德铭烈士、本乡的郭重学烈士、李筱亭老前辈的事迹陈列,供游人瞻仰。


    青山岭
    • 青山岭
    • 青山岭森林公位于富顺县万寿镇境内,距县城17公里,邻沱江。 青山岭为人造森林区,面积11969亩,青山岭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多,已建有观景塔、办公楼、招待所、餐厅,小鹅山景区等。 拟进一步开发:山间观光游道、游览亭、特色植物园、综合娱乐设施等。


    荣县大佛
    • 荣县大佛
    • 大佛寺座落在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来坐佛佛像,世称荣县大佛。拂身通高36.67米,头长8.76米,肩宽12.67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为中国第二石刻大佛。1980年7月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据清乾隆黄大本编《荣县志》裁:“大佛山在城东一里,唐人刻大佛,与山齐,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今佛像巍然,而筵楹横竖,久没于荒烟蔓草之中。”而邑人赵熙编《荣县志)载称,荣县大佛系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僧人淳德募修,元佑七年(1092)成。但究竟何时所刻目前尚无定论。大佛所在的庙字,唐代名开化寺,后称大佛禅寺。宋代重修后规模很大,寺门抵今溪岸。明末清初寺庙毁于兵火,清嘉庆年间重建。以后时有修缮和扩建,因受地形限制,寺庙只能依山就势;缩退山门,以大佛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展开,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达摩殿、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禅房等殿堂组成。山下远望掸林;古刹错落有致。清末民初,寺内香火极为旺盛,邻近州县的善男信女,或上朝峨眉山,或下朝宝顶,必经荣县朝大佛。解放前后,年久失修,寺庙有所损毁。“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专款全面维修寺庙,广植树木。现在,全寺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系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山上山下绿树成荫,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川南地区颇富吸引力的风景名胜古迹之地。寺庙的山门在山麓西北,门前l对石狮,威武雄壮。进山门,拾级而上。第一殿为重檐歇山式殿宇。殿内塑大肚弥勒,正称布袋和尚,俗称大肚罗汉、笑罗汉。寺内所供奉的大都为诸佛菩萨和舶来人物,只有这尊罗汉却是地道的中国人。而且荣县的笑罗汉全川有名,因塑得眉弯嘴翘,十分可笑,来看的人无不发笑,笑声通过罗汉的口腔产生共鸣,人们也仿佛听到罗汉发生“咯咯咯”的笑声。现有这尊笑罗汉为后来补塑,和以前相比虽有不同。但有荣县籍著名书法家柳倩历书名联相伴,也或可补其不足。联云:开口便笑笑古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客。重檐殿宇之上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即为依山石刻的荣县大佛,两边是泥塑的地藏和观音。大雄宝殿原为单檐四层架殿式建筑,昔日人们只能“远看大佛头。近看大佛脚“。现为四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全称大佛护身楼,简称大佛楼。登大佛楼,既可层层观赏大佛雄姿,又可左经莲台;右转啸台。拾级顶上,宜达头顶佛光阁,举目眺望,远山近水,荣城风貌。尽收眼底。荣县大佛寺自清代复兴后,属掸宗之一的临济宗,故又称大佛掸寺。凡掸宗寺庙必供奉达摩祖师。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宫监桂捐资在大佛西面的崖壁上镑刻“达摩渡江图”。达摩,印度南方僧人,南刘宋末年从海道来广州,被梁武帝遇到首都建业(南京),传播禅宗佛教,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创人,世称达摩祖师。荣县“达摩渡江图”取材于达摩和梁武帝话不投机后,遂渡江至篙山少林寺这段故事。主像达摩高4.9米,近乎圆雕。达靡有用荷禅杖,上挂蒲团和草鞋,左手提佛珠,佛珠粒粒可数。祖师肥头圆脸。面肌突起,两目圆睁。炯炯有神,胸腹敞露,肋骨横呈,显得勇武有力。身后鱼翻浪滚,僧衣随风卷起,脚踏芦苇,掉头仍身站立在汹涌波涛之中,颇有“谁谓河广,一苇航之”之风韵。大佛崖的半山腰,有古迹曰“啸台”。相传黄帝之子玄嚣打猎时在此小憩。是为“嚣台”。又传魏晋名士孙登来荣,登台长啸,其声悠扬,有如凤凰之音;故北宋《荣州图经》称此为“孙登啸台”。啸台崖壁还有唐宋摩崖造像,西方极乐世界,十八罗汉,其中“罗汉群龛”引入注目龛高3.4米,宽4.6米,深0.46米,内刻六尊罗汉,其中三尊头部已毁。六劈罗汉中间浮雕一株桃树,枝上悬一仙桃。靠仙桃的罗汉,一尊双手交叉乎放在胸前,悠闲自在:另一尊面朝仙桃,似无动于衷。造像表现了他们超脱凡尘,不为利禄所动的神态。这种布局的雕刻为全国罕见,有一定研究价值,已为《中国美术全集四川石窟雕塑》收集。“啸台总一郡之胜”。唐宋时在此建有栋字轩槛,北宋建“一胜亭”,供人凭临怀古。若登台极目,东可望巍巍大佛,西可俯幽深龙洞。唐宋以来,这里就是人们乐于游览之地。历史上的楼台亭阁,栋宇轩槛早毁。1982年,根据古籍记载,揣摩宋代“一胜亭”旧址,在啸台一侧重建“一胜亭”,供人歇足眺望,凭吊古人。


    荣县二佛寺
    • 荣县二佛寺
    • 荣县二佛寺沿崖林立,造像上千尊,唐宋时名“浮图崖”,亦称千佛崖。因其众多佛像装金饰彩,阳光照射,金碧辉煌,故又称“金碧崖”。佛像为唐代开凿的弥勒坐佛,佛高5.8米,宽2.6米。左右龛壁上,刻有28小龛120尊造佛。


    荣县军遗址
    • 荣县军遗址
    • 辛亥革命荣县军政府旧址,是辛亥革命首义荣县独立后吴玉章等革命者处理军政事务的地方。属于清代三合院式古建筑,总面积700平方米。1991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县双溪
    • 荣县双溪
    • 双溪,即梧枫水与寿水河这双溪汇合之处,是一个风水绝佳之地,位于荣县城西约2公里的旭水河源头。早年,这里有“书阁”,就是古荣州的图书馆;有“双溪王氏石穴”,就是北宋黄山谷题字的“地仙洞”,还有南宋诗人-容州通判陆游最喜爱的梅树。正是双溪的风景、名胜、藏书、梅树,才吸引了陆游常到此“晚登”、“小宴”、“寻梅”,游玩,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然而,这时的双溪,已逐渐出现荒凉、孤寂的景象,故陆游曾有“空桑客土生球草,野渡虚舟集晚鸦”之诗句。1988年,自贡市政协向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案:兴修双溪水库,符合中央、国务院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农业后劲,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建议案迅速被采纳、实施。1989年10月动工,历时四年,与1993年建成双溪水库。坝高51米,坝长400米,库面积达2.5平方公里,能蓄水6000多万立方米,可灌溉20多个乡的21.6万亩耕地。1994年,又在荣县富东乡动工修建曹尾冲隧洞,这是城市用水与农田灌溉相结合的共用工程。建造方式为渠、管结合式;渠长34公里(其中暗渠25公里),管长5公里,有隧洞28个、渡槽13个、节制闸、分水闸、泻洪闸26个,还有小建筑100处,工程艰巨浩繁,1996年全面完工通水,除有利于荣县作为国家商品粮、瘦肉猪、柑橘基地的建设外,又能消除双溪下游的洪水灾害,同时还可月供自贡市民用水8万立方米,满足大部分用水(月需18万立方米)。通水之时,全市人民笑口大开,抒怀畅饮一杯“双溪湖中水,龙都香茗茶”。“枯木逢春吐新绿,双溪春晓出平湖”。双溪水库,不仅是自贡人民“生存之湖”,而且还是旅游的好去处。远远望去,库坝似一条巨龙横卧两山之间,雄伟壮观。由张爱萍将军手书,自贡画院制作的高11米,宽8.5米的“双溪水库”四个鲜红、遒劲有力的大字,镶嵌在大坝正面碧绿的人工草坪上,分外耀眼。走上坝顶,鸟瞰广阔的水面,微波潋滟,绿岛点缀其上,山水相依,一片清幽。岛后有一群野鸭,每当傍晚斜阳,有的娱游水面,有的展翅蓝天,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趣。


    双溪湖风景旅游区
    • 双溪湖风景旅游区
    • 双溪湖风景旅游区,位于荣县城北1.5公里。因地处东川、寿水两溪交汇处而得名。双溪湖是一座集农业灌溉、城镇供水、防洪、旅游、发电及种养殖业等多功能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人工湖。湖区集雨面积80.25平方公里,工程征地面积5195.75亩(其中:工程占地788.78亩,淹没土地3504.03亩,管护及其他占地902.94亩),总库容5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380万立方米;控制灌面21.6万亩,年城镇供水量500——2000万立方米。水库的建成可将荣县城的防洪能力由5年一遇的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双溪湖曾历经三上三下的曲折历程,八九年十月又第四次复工,主体工程于九O年八月十日开工,九二年六月底完成大坝填筑,九五年六月枢纽工程全面竣工,九六年二月五日工程正式验收移交管理,验收评定为优良工程,枢纽工程竣工财物支出为7436.83万元。双溪湖区历来是荣州文化胜地,这里是北宋名士王庠故地,石龟山下的双溪书阁乃王庠所建“横溪阁”旧址。历代文人墨客如黄庭坚、陆游等都曾来此游历、访古,写下了“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等赞美诗词。清末翰林、诗人、书画家赵熙生长于此。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在此接见地下党和爱国志士,从事革命活动。双溪书阁也以依山环水的优美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荣州八景之一。双溪湖建成以后,坝上“双溪水库”四个遒劲、雄浑的大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并凭借碧水青山,开辟了多姿多彩的旅游项目,使双溪湖成为荣县规模宏大。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双溪湖旅游风景区,以湖光山色清幽秀美为特色,湖面壮阔,烟波浩渺,湖水清澈,碧绿如茵。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蜿蜓起伏,碧水青山,波光峦影,构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画,淌洋其间,令人心醉神迷,双溪湖以猗旎的自然风光和精巧的人工景点,成为荣县最有特色的旅游胜地,湖区内有宾馆、山庄、茶舍、竹楼、娱乐城、游乐园、游泳池、钓鱼场等。或豪华、或典雅、或依山、或傍水,各具特色、星散分布,把秀美的湖光山色妆点得更加亮丽,更加富有魅力。是商务洽谈,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双溪湖以大坝为中轴,现有四大旅游景区:文化商业景区:位于大坝东岸,依山傍水,视野开阔,主要包括塔式建筑涵翠楼,具仿古特色的三星级宾馆——金冠宾馆、傣家竹楼建筑群——望湖村,以及琳琅满目的商业小区和幽雅别致的农家乐等,居位适中,设施齐全,绿荫处处,花草遍野。岿然耸立湖岸的翠楼,飞檐叠阁,装饰华美,登楼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观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石龟山景区:位于大坝西岸,山岩叠嶂,林木苍翠。黄桷兰林、桃林、松林已初具规模。春日桃杏花开,如火如霞,散步林中,如入桃源仙境。沿山错落分布的云水山庄、花果山渡假村和水帘洞休闲庄,豪华气派,别具风情,那挺拔的峰峦,葱郁的林木,烂熳的山花,鸣唱的飞鸟,更令游人流涟忘返。蒙泉水上游乐景区:位于大坝西岸湖边。这里荟萃古式建筑岚湖宾馆,傣式建筑竹楼茶社和观光游览船艇为一体,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由此登舟游湖,或泛舟嬉水,饱览湖山秀色;或破浪乘风,体味水上神韵,都令人襟怀博大,心旷神怡。游乐天地景区:位于大坝下方,设有儿童游乐园、游泳池、紫馨园、钓鱼场等,项目繁多,设施先进,是游乐怡情,强身健体的极好去处。双溪湖是自贡地区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我们将在保护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逐步开发“书阁寻踪”、“龟峰环秀”、”碧水泛舟”、“山庄烟柳”、“蓝桥翠壁”、“石门访古”、“客舍松风”、“激流探险”、“东湾鱼趣”、“双桥险壑”等旅游景点。我们相信,未来的双溪湖将是山更青、水更美、树更绿、花更艳,这颗川南大地上的旅游明珠,将以更加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笑迎八方游客。


    双溪水库
    • 双溪水库
    • 双溪,即梧枫水与寿水河这双溪汇合之处,是一个风水绝佳之地,位于荣县城西约2公里的旭水河源头。早年,这里有“书阁”,就是古荣州的图书馆;有“双溪王氏石穴”,就是北宋黄山谷题字的“地仙洞”,还有南宋诗人-容州通判陆游最喜爱的梅树。正是双溪的风景、名胜、藏书、梅树,才吸引了陆游常到此“晚登”、“小宴”、“寻梅”,游玩,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然而,这时的双溪,已逐渐出现荒凉、孤寂的景象,故陆游曾有“空桑客土生球草,野渡虚舟集晚鸦”之诗句。尽管他一生忧国忧民,推崇农业,但他何曾想到若干年后,要在双溪兴修水利呢? 1988年,自贡市政协领导决定到双溪观察,以便提议、论证兴修水库。他们不顾年老,不辞辛劳,亲赴双溪,察看地形,详细询问:何处筑坝?堤高几何?几条?电站多大?供应城市用水如何?又认真听取了市、县水利局负责人和专家们对修建水库的方案、意见、筹备情况。后经论证研究,形成了视察报告,作为向市委、市政府的建议案:兴修双溪水库,符合中央、国务院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农业后劲,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建议案迅速被采纳、实施。1989年10月动工,历时四年,与1993年建成双溪水库。坝高51米,坝长400米,库面积达2.5平方公里,能蓄水6000多万立方米,可灌溉20多个乡的21.6万亩耕地。1994年,又在荣县富东乡动工修建曹尾冲隧洞,这是城市用水与农田灌溉相结合的共用工程。建造方式为渠、管结合式;渠长34公里(其中暗渠25公里),管长5公里,有隧洞28个、渡槽13个、节制闸、分水闸、泻洪闸26个,还有小建筑100处,工程艰巨浩繁,于1996年全面完工通水,除有利于荣县作为国家商品粮、瘦肉猪、柑橘基地的建设外,又能消除双溪下游的洪水灾害,同时还可月供自贡市民用水8万立方米,满足大部分用水(月需18万立方米)。通水之时,全市人民笑口大开,抒怀畅饮一杯“双溪湖中水,龙都香茗茶”。“枯木逢春吐新绿,双溪春晓出平湖”。双溪水库,不仅是自贡人民“生存之湖”,而且还是旅游的好去处。远远望去,库坝似一条巨龙横卧两山之间,雄伟壮观。由张爱萍将军手书,自贡画院制作的高11米,宽8.5米的“双溪水库”四个鲜红、遒劲有力的大字,镶嵌在大坝正面碧绿的人工草坪上,分外耀眼。走上坝顶,鸟瞰广阔的水面,微波潋滟,绿岛点缀其上,山水相依,一片清幽。岛后有一群野鸭,每当傍晚斜阳,有的娱游水面,有的展翅蓝天,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趣。


    天山坡
    • 天山坡
    • 天山坡,据《富顺县志》记载,原名尖山坡,相传有仙女下凡到尖山坡,治妖除害,于是被百姓称为"天山坡"。该风景区地处富顺县起凤乡、兜山镇、毛桥乡、安溪镇之间,(四)川云(南)中路与泸(州)自(贡)路形成的夹角内,此处亦是自贡、宜宾、泸州三市的交界得。   天山坡是自贡市境内唯一喀斯特大型风景区,直径九公里。该景区内溶洞成群,洞内有各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物(即钟乳石类),变化多姿,形态诡奇;三座最高山峰(即天山坡、中山、云盘山),海拔均为5 9 7 米,三座山构成一座笔架山。   公元十五世纪前后,该处建寺庙约3 2 座。风景区内已建有楠木林、风景林、枇杷园、蜜柚林、花椒林。拟开发:观景塔、游览亭、经济作物园、游乐园,融塔、亭园、村落为一体;度假村;按主次开发仙鹅洞、神仙洞、九龙洞等溶洞。


  • 景点TOP5
    • 自贡恐龙博物馆
      • 自贡恐龙博物馆
      •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它占地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 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四脚着地,昂首挺立。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是恐龙埋葬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 自贡博物馆在世界上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

      天山坡
      • 天山坡
      • 天山坡,据《富顺县志》记载,原名尖山坡,相传有仙女下凡到尖山坡,治妖除害,于是被百姓称为"天山坡"。该风景区地处富顺县起凤乡、兜山镇、毛桥乡、安溪镇之间,(四)川云(南)中路与泸(州)自(贡)路形成的夹角内,此处亦是自贡、宜宾、泸州三市的交界得。   天山坡是自贡市境内唯一喀斯特大型风景区,直径九公里。该景区内溶洞成群,洞内有各种次生化学沉积形态物(即钟乳石类),变化多姿,形态诡奇;三座最高山峰(即天山坡、中山、云盘山),海拔均为5 9 7 米,三座山构成一座笔架山。   公元十五世纪前后,该处建寺庙约3 2 座。风景区内已建有楠木林、风景林、枇杷园、蜜柚林、花椒林。拟开发:观景塔、游览亭、经济作物园、游乐园,融塔、亭园、村落为一体;度假村;按主次开发仙鹅洞、神仙洞、九龙洞等溶洞。

      富顺千佛寺
      • 富顺千佛寺
      •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富顺县城玛瑙山中岩,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 1 0 0 余年,岩上凿巨佛一尊,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 9 8 8 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殿宇宏敞,气势雄伟,金壁生辉。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好胜地,寺内豆花斋和素席,更是遐迩闻名。 热情欢迎海内外文化、教育、宗教界等人士前来观摩、考察、游览或共同合作。

      文光塔
      • 文光塔
      • 文光塔是一座风水塔,矗立在潮阳棉城的中央,登上塔顶可俯瞰全市景物。据说棉城的地形象一艘船,文光塔就象船上竖起的一根船桅,船有了船桅,便可扬帆乘风,劈波斩浪前进,所以文光塔历来被当作平安吉祥的象征。 文光塔历史悠久。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初建,后倒塌;咸淳二年(1266年)道人赵汝篪(音chi池)重建,放置上千个佛像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塔又倒塌。明朝时,因地震,塔址处放出毫光,人们认为这是人文昌盛的征兆,到崇祯八年(1635年)潮阳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潮阳人吴仕训把塔名改称为文光塔,一直沿用至今。这次重建还立了碑记,现在塔旁那块《潮阳邑侯公鼎建文光塔碑》就是记述建塔情况的珍贵文物。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潮阳知县唐文藻对塔进行全面修缮,现在人,所以署名"豫章唐文藻立"。他还在塔门两边题刻对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字体清秀飘文光塔高42,42米,平面八角形,是七层楼阁式石塔,人们可在塔廊登高望远。 文光塔是明式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代久远,光塔依然光彩照人,成为潮阳棉城的一个标志。

      升平场
      • 升平场
      • 沿滩是一个曾以“沿五里”闻名于世的自贡小镇。又名“升平场”,是自贡市釜溪河当年盐业三大码头之一(自井、沿滩、邓关)。据史书记载此处“沿河滩多”,在原来河道没有整治时地势非常险峻,所以当时运盐之船行进釜溪河沿滩段时都倍加小心,以防不测。  由此引出的放滩故事却是可以载入中国地方民俗风情画卷的了。  “放滩”这种称谓,可能是镇上独有的发明语汇吧。过去没有修建河闸时,船只要从上游到下游去便要通过放滩这种途径。每每码头上集结了要去下游的船后,便由当时的乡民拴上绳子拖引船只,当船从上游放到下游时,乡民们必须十余人为一组,并分成好几组从不同方向牵引以保持船体的平稳,而船上的人也必须努力配合好。由于当时滩高浪急、人头攒动,再加上众人围观、人声鼎沸,一时竟蔚为壮观成为镇上一大盛事矣。故而有人感叹曰:放眼天下,在乎一滩。后来因为发展之故,在国民政府时期由中国河运专家主持在此筑建了河闸,并以孔祥熙之名号命名为“庸公闸”,只是可叹从此放滩之奇观就不复存在矣!  古来这里便民风淳朴、生意兴隆,隔日的赶场集会可谓是镇上有名的活动,而我们也每每奇怪怎么这时会有那么多父老乡亲出来摆摊逛街,又会有那么多新奇玩意儿,诸如补锅匠、爆米花等。  镇子不大,但也明显有着现代与传统兼容的特点。  小镇明显的分为两半,下面的地势崎岖不平主要以老街为主最为兴盛,同时还有那条釜溪河蜿蜒流过。上面的地势却显得十分平稳主要以新街为主最为气派,而那条四川到云南的川云公路便横穿其间。所以小镇水陆交通发达、货源充足,由此也集结了许多富商大家,并在镇上修建了不少会馆寺庙。时竟有10余座于此,尤以河对门的大庙和镇上的南华宫最为有名,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同时当时的乡民们还在镇上广载黄桷树,时竟有百余棵存活下来,一时使小镇变得古色古香,且更是青山绿水。有诗云“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正可谓描绘出了当时的美景。  四方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良多,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经由此时,不禁为这一方民风所服,欣然题书“升平场”而成为一段佳话,这也使小镇的名气更加增大。可叹的是一切都让文革给毁了!寺院被烧、僧人被驱、大树被砍、文物被弃……从此小镇似乎就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独特的美丽与灵气了。  镇上的名人于世流传的无几,只是据传在香火旺盛的时候,有一个大庙僧人叫智悟的十分了得,精通经文六艺,曾有经书留存下来,并博得一方僧家美名。(作者:钟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