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姆斯特丹运河
完成于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带作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艺术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荷兰“黄金时代”时期阿姆斯特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蓬勃发展的具体体现。
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外表像一个半圆形,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称为“水下城市”,同时也被叫做“北方威尼斯”。许多运河的开凿都是在“黄金时代”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三条运河,自火车站总站为中心向外依次为绅士运河(Herengracht)、国王运河(Keizersgracht)和王子运河(Prinsengracht),他们环绕着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之后随着城市人口快速成长,城市也开始自辛格运运河(Singlegracht)以外的区域扩张。
阿姆斯特丹运河带链接100多座岛屿,是由160多条运河、1281座桥梁构成的75公里长的运河网。其主要景点都集中在大约1.5公里半径的运河带中。阿姆斯特丹人居住在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
绅士运河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三条主要运河中的第一条,最时髦的部分称为黄金转弯(Golden Bend),上面有许多双倍宽度的宅邸、内园和车房。运河两边房子正面和窗户都是细长的,这是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精明的荷兰人为了节省税都尽量减少正面的面积。由于门面狭小所以装饰的心思都放在了屋顶的山墙上。仔细观察会发现各家的山墙都不同。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需从窗户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
皇帝运河是阿姆斯特丹市中心三条主要运河中的第二条,也是其中最宽的一条,介于绅士运河和王子运河之间,得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
王子运河是阿姆斯特丹的第四条主要运河,也是最长的一条。沿运河的大部分建筑都兴建于荷兰的“黄金时代”。运河沿线的风景名胜包括北教堂、北市场、安妮之家、阿姆斯特丹最高的教堂——西教堂和同性恋纪念碑。
领略阿姆斯特丹水上魅力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运河观光游船。透过玻璃船顶和玻璃窗可以欣赏到两岸鳞次栉比的17世纪山形墙建筑。它们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华丽而富有历史感。在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前,每种航线的游览船每隔15-30分钟开一班,行程基本上在1小时,费用最便宜的在15欧元左右。在船上常常可以发现在街道行走时所末留意到的景色。
当然你也可以选一个好天气,漫步河边,走累了找一家岸边的露天咖啡馆,坐下来喝喝咖啡,晒着温和的阳光,看着运河里往来的船只,飞翔的海鸥,自行车的叮当铃声,发着呆。如果兴致来了你也可以向荷兰人学习,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在河道边,相信会有另外一种感觉。
此外,到了夜晚,阿姆斯特丹又是另外一番景色,运河沿岸及桥上都会点亮灯光,灯红酒绿,岸边的酒吧、餐馆生意兴隆,人民都会坐在沿岸的位置上边品尝美食,边欣赏夜景。如果错过了白天的游船,你也可以选择晚上的游船行程,有些价格较昂贵的行程还包括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让你尽情享受阿姆斯特丹的夜色。
- 西教堂
西教堂位于王子运河旁边,邻近韦斯特市场, 教堂的一边立了安妮的雕像,另一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同性恋纪念碑。教堂钟楼是阿姆斯特丹的标志,其尖顶高达85米,尖顶上是马克西米连一世的皇冠。登上钟楼可以俯瞰旧城美丽且富于历史韵味的全景。17世纪的荷兰地图与航海图都以该教堂的南北轴为零度经线(1884年,格林威治起始子午线才被所有国家承认)。伦勃朗于1669年在附近的罗森水道旁去世,他被葬在教堂中堂下的穷人墓室中。荷兰最有名的杜松子酒酿酒师——卢卡斯·波尔斯也安葬在此。没有别的建筑能被如此动情的赞颂,只有这里的钟楼长驻在阿姆斯特丹人的心中。
- 阿姆斯特丹王宫
这幢古典主义的王宫位于大坝上,是17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共有13568棵树桩支撑着这座建筑。有人曾从中取出过一根,检测其承重能力,结果表明,整幢房屋毫无下陷的危险。这些地桩均为1648到1655年间打入地下的原件,是建筑史上的八大奇迹之一。
王宫原为市政厅和法院,它曾是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共和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所在的地方——大坝,也曾经是全城最重要的广场和画家喜爱的创作主题,直到今天它仍然充满了活力。
在主三角墙的浮雕上,阿姆斯特丹被描绘为海洋的统治者。在市民大厅,整个世界都被置于阿姆斯特丹人的脚下。所有地方都铺上了大理石,并悬挂着具有讽寓意义的绘画,这些绘画多为伦勃朗的弟子费尔蒂南德·伯尔及哥维特·弗林克的作品。更高一些的墙体则用看起来象大理石的木材遮盖,这样可使建筑不用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引人注目的是室内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风格的家具。他们是荷兰第一个国王路易·波拿巴的遗物。路易·波拿巴在荷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13年,其后,他的位置被奥兰尼家族代替,这幢建筑也被他们接管。但没愿意在这里居住。1935年,王宫被收归国有,但当今女王仍是它的女主人。
- 贝居安会园
荷兰人把阿姆斯特丹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修女称为“Hartjestad”。修女院可谓具有魔力的杰作,这些房舍于1982-1987年间修复。尽管有守护女圣徒圣·乌苏拉,该慈善机构还是未能在1346年的城市大火灾中幸免于难。如今的房屋是17和18世纪重建的,在41座三解墙房屋里,如今共有105位阿姆斯特丹妇女居住。一位神甫负责照顾这些孤独的妇女,并在HoutenHuys一幢黑色古老的建筑(1470年)内管理教堂广告代理处。最后一个不发愿的修女于1971年去世。在英语唱诗班附近,有一个为纪念该修女及其前辈而立的小型青铜纪念碑。17世纪时,31号房屋与32号房屋一起被用作教堂。
- 库肯霍夫公园
地处阿姆斯特丹西南约30公里处的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它是荷兰最受欢迎的景点,每年都会有几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摄影爱好者们也会将这里作为最佳的拍摄地。
“库肯霍夫”在荷兰语中为“厨房花园”的意思,每逢花期,人们便可以在这座“厨房花园”中欣赏到颜色各异的100余种、共450万株的郁金香,以及其它近300万株的球茎花卉。这里的郁金香栽培品种极多,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百合花型、重瓣型等,颜色从粉紫、鲜黄、嫩红到纯白,这些色彩艳丽的花朵们将整个库肯霍夫公园点缀得无比妖艳多姿。
公园的周围是成片的花田,园内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色彩繁茂的画卷,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品种。
除了室外缤纷绚丽的花海,人们还可以在室内的展览馆中参观30种主题各异的花展活动、7座美仑美奂的小花园以及100多件让人赞叹不已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这里最出名的画展活动就是花帽展览,展出花卉在帽子设计方面的运用。类似Dior这样的大牌都曾在这里展出过自家设计师设计的古董花帽。另一个较出名的活动就是木屐制作展览,你可以看到经验老道的技师花5分钟就制作出一双荷兰木屐。
与此同时,对于举家出行的游客来说,这里还特别有为儿童设计的探险之旅、花园迷宫和牧场等活动,足以令人尽享天伦之乐。
由于公园是按照花期开放的,因此每年开放的时间非常短,仅为2个月左右,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花朵盛开最繁盛的时候差不多是4月,因此这个时候的游人也最多。来到这里你可以徜徉在花海里,用相机拍到像明信片一样的照片,或者租辆自行车,自由的骑行在园内。另外,如果时间充裕你还可以参加各种园艺和插花活动,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
公园内设有礼品店,有兴趣的话可以购买一些郁金香种子,不管是自己种还是当成伴手礼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据说成活率相当的高。此外,如果饿了还可以品尝一下园内小卖部出售的荷兰面包、牛奶和冰淇淋。面包又松又脆,香味四溢,牛奶的口感醇厚,有点像国内的酸奶。
- 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
参观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你会瞠目结舌于荷兰人处理娇嫩、易谢鲜花的办事方法与效率,因为一年有三十五亿朵鲜花、三亿七千万个盆栽经由这里被拍卖到全世界。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是个让人最快见识到荷兰务实、有效率一面的地方。荷兰是全世界最大的植物、鲜花、球茎花出口国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在爱士曼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相当于一百二十五个足球场面积的场地中,有产品质量检验处、冷藏库、存放库、拍卖厅、发货厅。旅客可以籍由一条架高的参观长廊往下俯瞰这些有条不紊的活动,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应该是供交易使用的十三个电子拍卖大钟和脚下像工蜂般勤快穿梭的工作人员与载花推车。清晨六点半,买卖商人在专用的席位位通过电子讯息显示公开进行每笔交易,而一旦完成每笔交易(都是现金交易),包装、运载、通关、检疫一气呵成。这里的人最引以为傲的事莫过于每天清晨从爱士曼鲜花拍卖市场售出的鲜花和植物,当天晚上或第二天便会出现在欧美、加拿大及其他世界各地的花店中。
- 圣彼得堡洞窟
从前马斯特里赫特居民为取得Marl岩石作建材,挖掘圣彼得堡山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特殊景观,洞窟墙上还有许多当时挖掘工人所留下的彩绘壁画,以及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圣彼得堡洞窟有超过2万多条的通道,为安全起见圣彼得堡洞窟的导游都是经严格考试合格的。洞窟内的温度大约都只有摄氏9-10度,所以参观的游客务必携带保暖之衣物。洞窟内完全漆黑,没有任何光线,请跟紧导游勿脱队。参观圣彼得堡洞窟最好事先向马斯垂克旅游局预约!
- 伦勃朗故居
当画家伦勃朗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4年后,伦勃朗在犹太人区购买了一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1660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出自他所生活的时代。
- 阿克马乳酪市场
阿克马位于阿姆斯特丹北方,它最为外界所周知,吸引旅客的便是十七世纪以来就存在的官方认可的乳酪市场。早期拥有具权威性的度量衡工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阿克马却是尼德兰地区少数在公元1365年便有乳酪磅秤的城市。虽然现在每年这里的乳酪交易量不过是本世纪初的10%,但是不断涌入的观光人潮却已达每年近三十万人次。
阿克马乳酪市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磅秤前的广场上,一群穿着传统服饰,负责搬运、称重的乳酪搬运工以古法工作,这也是荷兰保留下来的少数公会传统。乳酪搬运工分4队,每队7人,他们身着白衬衫、白长裤,戴不同颜色的草帽以表示分属不同的搬运队,草帽颜色共分为红、黄、绿和蓝色四种,两人一组,合力将木架装满乳酪,快步搬到磅秤房中过磅。而另一旁身着白袍的老督察员则拿起乳酪,一边嗅嗅这些乳酪的香味、拍拍软硬度,一边出品尝味道是否够香浓。经过这些反复的手续,一堆堆不同工厂制造出来的乳酪就像有身份证一样,被盖上标明制造厂、重量、日期的章。
经过督察员鉴定的乳酪就可以进行交易。制造商和买主进行讨价还价的方法也很有意思,他们不厌其烦地当面商讨价钱,等有点眉目时,就伸出右手来相互击掌,一旁的人只看到击掌的节奏忽快忽慢,交易完成的话就击掌一方为定,不需再签订契约。
- 安妮•弗兰克故居
安妮·弗兰克故居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是安妮·弗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隐蔽住所,她在此写下了《安妮日记》。在几位荷兰人的帮助下,她与家人在此平安度过了2年,但之后遭人告密,1944年8月全家人被纳粹强行带走,除父亲外,安妮本人及其全家都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当时屋内的家具和物品都被搬走了,但办公室、仓库和房间摆设仍保持原貌。如今,这个避难所成为了著名的反法西斯和种族主义博物馆,故居的布置也按书中描写还原了当时的原貌。
安妮•弗兰克故居临河而建,标示位于玻璃门上,门口总是排起长龙,有时须等待数小时才能入内参观。所以在官网上提前购买门票可以省去排队的时间,订票地址http://www.etix.com/ticket/online/venueSearch.jsp?venue_id=3579&language=en&country=GB&cobrand=annefrankhuis2n&status=OnSale&linkType=sale。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安妮的世界,可以购买故居博物馆“30 Minute Program”的导览讲解票,30分钟的讲解过后可以自由参观博物馆,预定地址http://www.etix.com/ticket/online/eventSearch.jsp?event_id=8531&language=en&country=GB&cobrand=annefrankhuis2n&linkType=sale&displayType=list。
在入口处的问讯台处可以领取中文导览手册,参观前须经过安检,故居博物馆没有存包处,携带大型行李的须在参观前将行李寄存在酒店或中央火车站存包处。此外,故居内是不允许拍摄的。
安妮·弗兰克故居估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密室”是当年安妮一家的藏身之处,入口藏在书架后,在这狭小的空间内曾经生活了八口人,屋内的家具和物品在安妮一家被捕后已被搬空,如今这里展出了相关文件和安妮一家的部分私人用品。
临河的建筑曾是安妮父亲奥托·弗兰克的办公室,这里恢复了当年的装饰和陈设,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安妮一家当年的生活环境和压抑氛围。这里的展览展示了当年他们使用过的物件、相关文字、相片资料、影像资料,并通过《安妮日记》部分原文语句的引用讲述了当年发生于此的惨剧。
与奥托·弗兰克办公室毗邻的房子里展出了《安妮日记》的手稿、首版以及安妮书抄写的“格言本”,这里也是许多参观者驻足沉思的地方。旁边的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展览内容随不定时变动,具体情况可以查询官网http://www.annefrank.org/en/Museum/Exhibitions/Temporary-Exhibitions/。这里也设有书店和咖啡馆,在书店内你可以找到各种版本、被译成不同语言的《安妮日记》,也有明星片、书签等可留作纪念。咖啡馆设有巨大的落地窗,可以欣赏到窗外的运河美景,只有参观者方可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