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公园
秘鲁首都利马的海边有一处以爱情为主题的公园,公园里有一处用碎瓷砖制作的爱情长椅,鲜艳的色调和甜蜜的诗句,为热恋中的人们表达爱意提供了更好的去处。望花区紧靠大海的地方,顺着海岸线,有一段陡峭的沙石悬崖,爱情公园就修建在悬崖上面。
公园于1993年的情人节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里有时举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曾经举办过接吻马拉松比赛。据说,修建爱情公园的创意来自于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诗人。他曾说过,人们为烈士或英雄修建纪念碑,但没有城市为恋人们竖立纪念碑。
公园靠海一边的围墙,有的部分是用各种颜色的瓷砖修建的,但以白色为主调,上边也刻有各种有关爱情的诗句。
- 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位于秘鲁伊卡省的东南部。有一次考古学家乘坐飞机在塞罗斯草原上空,突然发现许多巨大的图案,这些图案被人们称为纳斯卡线条。如今这个小镇因纳斯卡线条而为世人所知,来此的人都为了在空中一睹纳斯卡线条所组成的各种图案。
纳斯卡线条已存在了2000多年,它是将地面褐色岩层表面刮去数公分,从而露出下面浅色岩层,而所形成的坑道线条。它镶嵌在大地上,绵延几公里,构成各种生动图案的线条。这些图案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螺旋形等几何图形,也有蜥蜴、蜘蛛、鱆鱼、长爪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
每个图案有几百平方米之大,其中最大的一个占地5平方公里。这些图案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间隔适度,有些相同的图案简直象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其精确度令人吃惊。图案的来历和用途是一个难解之谜,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古纳斯卡人为了分配和占有地下水源而在地面上构画出来的家族图腾标记,无论是什么用途,至少如今它已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到纳斯卡镇的市中心广场,可以看到草坪上,楼房的建筑上,以及道路的地砖上到处都是纳斯卡图案的装饰,就连公交车站也是纳斯卡线的图案。
想要一睹纳斯卡线条,最直观的就是乘坐小型飞机在空中俯瞰,你可以报名当地旅行团,价格有100美元/人,160美元/人和200美元/人的。其中100美元和160美元的可欣赏13个纳斯卡线,而200美元的可以欣赏到24个纳斯卡线,小飞机有3-5人座的,也有8人座的,游览时间约为30分钟。这些价格除了参观纳斯卡线外,还包括其他的景点,详情可登陆官网查询和预订:http://www.alasperuanas.com/en/promotions.html?gclid=CLXagqOv-cICFUNvvAodoUcAtg
如果你不愿报当地团,也可以自行来到机场直接拼团,50美元/人,你可以看到12个纳斯卡线。机场处在一个干旱的大平原中的绿洲中,机场内当地人种植了鲜艳的鲜花。停机坪上停着几家飞机,供游客租赁观看纳斯卡线。起飞后,首先看到的是田野、树林和沙丘,在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地人生活在沙丘和绿洲交接的地方。
飞行员非常敬业,到达一副图形的上空,飞行员会将飞机倾斜45度让一侧的游客先看,飞行途中飞行员会询问游客是否看到,待这一侧的游客回答是之后,飞机再反方向倾斜,让另一侧的游客观看及拍照。如果途中有一个图案没有看清,飞行员会一直在这个图案上空转圈飞行,并指给你看。
这些巨大的图案让人扑朔迷离,整个飞行过程中可以看到一只45米长的细腰蜘蛛,一只大约300米长的蜂鸟,一只108米长的卷尾猴,一个巨大的蜡烛台在俯视着大地。此外在一个山丘的侧面,还可以看到类似外星人的图案。到今天人们共发现了成千上万这样的线条,它们有些绵延8公里,还有数十幅图形,包括18只鸟。
在空中还能看到一条公路穿过纳斯卡线破坏了一些图形,这条公路就是著名的泛美公路。当初在建造这条公路的时候并不知会穿过纳斯卡线。
整个飞行行程结束后,会得到一张证书,上面会写着于何时搭乘什么航班,欣赏了世界文化遗产纳斯卡线条,证书上并有飞行员的签字和机场的盖章。
- 鸟岛
鸟岛被称为利马的小加拉帕戈斯,沙漠,峭壁,海洋,嶙峋的大小礁石岛屿形成了荒芜却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致。远看静无一物,近看不尽其数的海鸟正在岩石上栖息,尤其黑白两色海鸟密密麻麻站成一片。
大洋寒流卷来的浮游生物为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群鸟则在峭壁上留下层层的鸟粪,厚达50米的鸟粪提供了优质天然肥料。生态奇景令人流连忘返。
- 圣马丁广场
圣马丁广场是秘鲁首都利马的中心地区,这个以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命名的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尊美洲独立战争中建有奇功的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跃马横枪塑像,威武的塑像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四周是黄色的楼房和高大的棕榈树,其中有著名的玻利瓦尔大酒店。广场中间有一条宽阔的大街──尼科拉斯德皮埃罗拉大街。
大街的西端是“五月二日广场”,广场不远处是拉丁美洲最大学府之一的圣马科斯大学。广场往南行到达博洛格内西广场,这两个广场之间宽阔的街道是新城的商业中心。新城的博利瓦尔广场周围有许多博物馆。利马近郊还有著名的秘鲁“金子博物馆”。
- 唐人街
秘鲁首都利马的唐人街是拉美最大的唐人街。在利马巴鲁罗街入口处华侨出资兴建的“中华坊”牌楼横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牌楼下面,沿着两条街道,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最显眼的是用各种中文字体书写的招牌。露天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各色小商摊贩的生意也颇为兴隆。
唐人街有一家规模不大的中文日报馆,出版发行《公言报》。在唐人街的中心位置,设有秘鲁华侨中心团体——1886年成立的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由八大华人会馆组成。在通惠总局办公大厅,有着当年清朝光绪皇帝给通惠总局御笔题写的“通商惠工”横匾,这是光绪皇帝唯一一次为外侨社题匾。
1999年,为纪念华人抵秘150周年,利马市政府和当地侨社将唐人街翻修成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商业步行街,马路两旁并立多座整齐的红柱绿瓦的小牌楼,路面铺设了嵌有红地砖和十二生肖图案的水泥地面。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吸引了各方游客驻足流连。
- 瓦尔帕来索海滨
瓦尔帕来索海滨是智利重要海港和工业城市,瓦尔帕莱索省省会,地处中部沿海瓦尔帕莱索湾南岸,内有山地环围,东南距首都圣地亚哥 130公里。平均海拔41米。气候温和宜人。
长期作为首都圣地亚哥的外港,在国家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城东北9公里有海滨旅游胜地比尼亚德尔马。
城市分低城、高城两部分。低城在滨海低地,港口区、商业区、工业区和行政机关多集中于此。高城在周围山岗和坡地上为住宅区,山岗顶部是贫民居住区。高城、低城间有公路、阶梯和缆道连接。
- 维尼亚德尔马
维尼亚德尔马市始建于1875年,南与智利第一大港瓦尔帕莱索市连接,人口约30.3万。
维尼亚德尔马,西班牙文意为“海上葡萄园”,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享有“花园之城”的美誉。市内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海边,高楼林立,碧海漪涟。色彩鲜艳的“花草时钟”堪称独特一景,乘坐古色青铜马车在窈窕多姿的维市兜游,颇有一番优雅的诗意。
维市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著名旅游城市,海滩平坦细匀,游览设施齐全,每年要接待十几万国内外旅游者,许多阿根廷人常常驱车穿越安第斯山来到这里欢度周末。从耸立海边的望海楼举目远眺,可饱尝汹涌澎湃的太平洋景色。
国际娱乐场,被誉为“蒙地卡罗”,全年开放依山而建的露天剧场可容纳万名观众,每年举行高水平的国际歌咏比赛,更为该市增添生气。
古老的卡拉斯科庄园,被市政府辟为“文化之家”,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英雄纪念碑与其翘首相望。每到旅游旺季,剧院、赌场、酒吧和夜总会人满为患,以海鲜佳肴为特色的餐馆时常座无虚席。
- 武器广场
武器广场坐落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早在1541年圣地亚哥建城时,瓦尔迪维亚下令在城市中央修建武器广场。如今,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悠久历史的广场是,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是造访者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来到广场上,广场上游人如织,周围遍布着西班牙殖民时期(1541-1810年)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东侧和南侧是各种商店,供游人闲逛购物。而广场的北侧,从左到右依次是中央邮局、智利历史博物馆、市政厅。
中央邮局始建初衷为圣地亚哥第一居所,即西班牙征服者瓦尔迪维亚的私人住所。1908年,为迎接智利独立百年庆典,建筑师Ramon Feherman为中央邮局增加了法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第三层,并增加了一个穹顶。现该楼用于中央邮局,在邮局二层设有邮政博物馆,你可以再次寄出明信片,参观一下古老的邮政博物馆。
紧挨着中央中央邮局的一栋黄色建筑是智利国家历史博物馆,它原来是皇家法院和国库的所在地,建于殖民时代末期(1804-1807)。1982年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前哥伦布时期至20世纪的7万多件文物。
再边上就是圣地亚哥市政厅,当地政府主要机构都在该大楼办公。市政厅的中央大厅会经常举办展览等活动,也对外开放,你可以进入参观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
参观完市政厅,来到市政厅前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雕像,是征服者瓦尔迪维亚骑马塑像。那是1960年西班牙人为庆祝智利独立150年时送给智利政府的礼物。在这座雕像的对角也有一座原住民印第安人头像的雕像,这是政府当局为平复广大印第安人民激愤的民族情绪而建造的。两座雕像都是面向西方,也就是大教堂的方向。
参观完广场的北侧来到西侧,西侧从右向左依次是大教堂、神圣艺术博物馆和大主教宫。先来参观大教堂,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在1951年的时候被列为了智利历史文化遗产。教堂内金碧辉煌,雕栏石砌非常精美,以屋顶为最。之后还可以参观神圣艺术博物馆和大主教宫。
参观完两旁的建筑之后,走在广场上,能看到民间艺人的多种文艺表演。有奎卡舞、街舞、杂耍、民族音乐、脱口秀、行为艺术等。每周四和周日的大弥撒之后,还能看到市政府乐队的精彩演出。
此外,广场上还有练摊的画师,他们边画边卖,也有在地面上随意发挥的。而在广场的东南角则有一个国际象棋场,以一个亭子为中心散布到周边的草地上,足有上百张棋桌,爱好者们即兴而坐对弈搏杀,个个蹙眉敛目聚精会神,场面颇为壮观。
在广场上有高大的棕榈和各种花树,树荫下散布着供游人歇息的条椅。广场中央有一个雕塑喷泉,环绕着一个大大的水池,哗啦啦的水声透出欢快和清凉。成群的鸽子在草地上闲庭信步,孩子们嬉戏其间,一派童话般的景象。整个广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动静相宜,古老又现代,洋溢在快乐祥和的气氛中。
- 基督山
基督山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位于奇久卡国家森林公园以东,因山上矗立着一座巨型的耶稣像,而成为了里约热内卢和巴西的象征。这座巨型耶稣像位于710米高的山顶,是为了纪念巴西独立100周年而建的。耶稣张开双臂,鸟瞰整个里约,整个雕像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守护着里约热内卢。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在里约市内的几乎任何一点角落都可以看到。
之前上下基督山可以爬山,如今已不能爬山,都需乘坐小火车上山,小火车的门票包含在门票中,上下山要坐小火车,山脚下的小火车始发处游人很多,建议可提早前去,而且上午去太阳也不太毒辣。小火车是个不错的体验,它分为几段,需要在60度的山坡上行驶,而且其中的几段路两边就是悬崖,非常惊险,但是也非常安全。
到达山顶可仰视巨大的耶稣像,山顶地方不大,但是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因为到处都是游客,所以拍照不是很方便,还是建议想去的人可提早前往。拍完照小火车返回山下,在山下还有一个小教堂可以参观。教堂内墙上是耶稣从十字架游行至复活的完整壁画。
- 天梯教堂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着这样一座教堂,它有别于你以往见过的任何一座教堂,也颠覆了你传统概念中的教堂。和欧洲古老典雅的教堂不同,这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建筑。
这座1976年建造的教堂坐落在里约的智利大街上,它外观设计简洁、新颖,顶端呈圆锥形,如覆杯状,杯底朝天,四周有四扇对称的彩色玻璃窗,犹如天梯,故因此而得名。整座教堂高83米,底座直径106米,可容纳约2万人。
教堂正门前,有一座教皇保罗二世的铜质塑像。整个教堂从外观看几乎找不到属于教堂的任何元素,而在离主体教堂100米之外可以看到一座圆锥形的塔,塔顶屹立着一个十字架,就是这简单的十字架仿佛印证了天梯教堂的身份。
来到教堂的正门前,这里有一座教皇保罗二世的铜质塑像。步入教堂,第一感觉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抬头仰望,教堂顶端是由玻璃组成的巨大十字架造型,阳光透过十字架照进来,使得大厅光线温暖而柔和。十字架的四端连接着彩绘玻璃窗一直垂到地面,这四个方向的彩色玻璃描述着一个个以圣经为主题的故事,当彩色玻璃在光线的映衬下,会给人一种异样的美感。
教堂内部的设计简约却富有巧思,在穹顶下,凌空悬挂了一个被缚在金色十字架上的耶稣像,非常独特。教堂正前方是几级台阶,台阶上是讲礼台。讲礼台的布置非常简单,两侧各有一座白色石雕像,背后则是小礼拜堂和忏悔室,四周雕刻有圣母玛利亚怀抱儿时耶稣的雕塑。讲礼台前面是礼拜堂,规模很大,显得空旷开阔,一排排的样子提供给教徒做礼拜用的。
讲礼台后方是两架管风琴,你可以选择一个位子坐下,暂时放空身心,阳光透过五颜六色的彩窗倾泻而下,管风琴的音乐流淌在耳边,被这些神圣的彩光包围着,安静的感受一回此刻的安宁。
在天梯教堂的地下室还有一个小型的宗教艺术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佩德罗二世的王座、在巴西废除奴隶制后利奧十三世教皇赠予伊莎贝尔公主的金玫瑰等展品。
参观完走出教堂,在教堂外面有贩卖各种巴西纪念品的小摊,有兴趣的话可以挑选一下,价格约在人民币10-30元左右。